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飲食 >> 飲食常識

口味太重病從口入

  編者按:口味太重?其實口味太重指的是很多人的飲食喜歡太鹹太辣或者是太甜。其實很多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口味太重四個字。為什麼重口味會是疾病產生的原因呢?

  口味太重病從口入

  撂下老媽的電話,我趕緊開車去姑媽家,她在電話裡說,近日體檢時查出多項疾病,而罪魁禍首竟然是鹽!

  姑媽一看到我就訴起苦來:“真是病從口入呀,我幾十年都是這麼吃過來的,老了老了落下了一身病!”

  表哥在一旁說,姑媽的身體一直很好,很少去醫院,可是最近老感覺頭暈目眩,看東西模糊,胃口也大不如以前了。經過醫生檢查,初步診斷她患有高血壓、輕微白內障和胃黏膜損傷!之後,醫生詢問了姑媽的一些日常飲食習慣,並當即指出“食用過量的鹽”是得這些病的直接誘因。

  姑媽的口味很重,這是我早就知道的,她特別愛吃腌制食品,幾乎頓頓都要夾上幾筷子鹹菜或是辣味十足的泡菜。表嫂也常跟我老媽抱怨,說她每次炒菜,家裡其他人都鹹的難以下咽,姑媽卻還嫌淡,後來,她索性每次炒菜都分成兩次做,為姑媽的那份多放些鹽。

  鹽多了真的會損害健康嗎?我通過朋友介紹請教了一位精通此道的醫學專家。據他講,雖然食鹽對人體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一定要控制好攝入量,成人每日5~6克,最多不超過8克,不然長期過量食用,會誘發多項疾病。比如:破壞骨質代謝的動態平衡,導致骨質疏松症;抑制呼吸道細胞的活性,致使患感冒的幾率上升;使胃酸分泌減少,損傷胃黏膜。另外,飲食過鹹還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幾率,加重支氣管哮喘患者和糖尿病人的病情。

  聽完專家的話,我忽然想起了裡根,他是歷屆美國總統中最長壽的一位,當年有許多人向他求教長壽秘訣,他曾毫不猶豫地說:“少吃鹽!少吃鹽!”

  回到家,我上網搜索了一些資料,打電話給表哥,告訴他可以試著讓姑媽食用蝦皮和紫菜,這樣可以減少鹽的攝入量。但願這個方法能夠奏效,讓姑媽慢慢調控好自己的口味,讓她老人家過上安康快樂的晚年。

  “花生控”讓血糖一直下不來

  劉明(化名)今年38歲。年中單位體檢的時候,劉明被查出血糖高,進一步檢查後被確診為糖尿病。劉明感覺很奇怪,自己平時工作還算比較輕松,飲食上也沒有特別不好的嗜好,怎麼會得糖尿病呢?但是劉明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之下服用降糖藥物。

  然而,治療了兩個月之後,劉明的血糖仍然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尤其是每天早上起來的空腹血糖一直都很高。於是劉明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就診,他告訴醫生,自從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後,平時飲食都比較注意,甜的東西都不吃了,零食也不吃,連水果都很少吃,而且按時服藥,為什麼血糖總是控制不好呢?不但如此,他平時還總感覺口干。

  該科陸青松醫師也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仔細深入地了解了劉明的作息時間,發現他晚上睡得很晚,通常都要上網到凌晨兩三點才睡。最關鍵的一點是,劉明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愛好,就是喜歡邊上網邊吃花生米。這花生米應該就是劉明空腹血糖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

  吃花生米會血糖高?劉明很疑惑,自己吃的都是鹹的花生米啊,而且已經吃了很多年。原來劉明特別愛吃那種干炒的鹹花生米,都是到炒貨批發市場一箱一箱買回來的,每箱裡面都有好多小袋,每包80克。他每天晚上上網的時候都要吃,一個晚上至少得吃掉兩三袋。

  陸醫師指出,花生中含油量很高,而油的過度攝入對血糖的影響是很大的。一般來說,15克花生大約相當於1勺油(10克左右),而如果想要消耗掉這些能量,則需要走半個小時的路。就算劉明一晚上只吃兩包花生,也相當於攝入了100多克的油!如果換算成走路的話,他至少要走5個小時的路程才能抵消攝入的能量!因此,劉明的血糖難以控制就是必然的了;而且,他之所以患上糖尿病,很可能與其常年吃大量花生有關系。

  陸醫師指出,油脂對於血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這種影響持續時間長。糖尿病人往往注意了糖的攝入,卻忽略了控制油的攝入量,比如炒菜時放入了較多的油,過度食用堅果類的食品等等。只有這些都注意了,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

  飲食健康名人有主張

  到底怎樣進食最有益健康?過了下午5點是盡量少吃,還是大吃一頓?要天天按時進食,還是餓一天、飽一天更好?早餐最重要,還是三餐都要吃好?最近一期美國雜志《生活信息》刊登了的健康飲食的名人與明星們的看法,他們各有各的主張。

  1、晚間停止吃碳水化合物

  主張者:營養學家喬安娜·賀兒

  賀兒說,晚間停止吃碳水化合物,所消耗的熱量會比所吸收的要多。此外,多吃蛋白質也會令飽足感維持更久。許多專家認為,晚間少吃碳水化合物對身體的確有好處。

  2、多吃蛋白質

  主張者:營養師兼英國裡茲都會大學運動營養學首席講師露易絲·莎敦

  莎敦說:“到了晚上,人容易感到無聊與疲倦,因此喜歡吃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蛋糕,餅干之類。但是,我是爭取多吃蛋白質,這是我避免多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防范方法之一。”

  3、傍晚大吃一餐

  主張者:美國國家人口老化研究所神經科學實驗宣主任麥克·馬特森

  馬特森主持過數項研究,調查用餐頻率對健康的影響。在研究中,受試者只在下午4點到7點之內吃東西。馬特森說:“人類的新陳代謝基本上是在狩獵時期成形的,通常是一餐飽,一餐饑。我們現在的運動量,不但比老祖宗少了許多,餐餐進食也可能吃過頭,與傍晚大吃一餐相比,反而不利健康。”

  4、充足的營養加上每餐定時

  主張者:英國營養學會發言人法朗琪·菲麗絲

  菲麗絲不同意馬特森“傍晚大吃一餐”這種飽饑交替的理論,她說:“這種方法有點不切實際;到下午4點才吃正餐,大家很容易多吃零食,反而對身體有害。許多研究都指出,充足的營養加上每餐定時,不但對頭腦好,對減肥也大有幫助。”

  5、晚間九點後吃主餐

  主張者:西班牙酒店協會副主席簡·艾金德

  艾金德說:晚間九點後吃主餐不是時尚,而是西班牙人多年來的的生活習慣。西班牙人一日的主餐是晚餐,經常在晚上九點以後才吃,所以小吃館極為盛行,讓人們可以在晚餐前填補點。不過,營養師莎敦表示,除非已養成習慣,晚間九點後吃主餐方法並不可取。她說:“吃飽肚子上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灼熱,不見得人人合適。”

  6、不吃早餐

  主張者:著名模特兒克勞蒂雅·雷佛

  中午前吃得很少,是雷佛維持超級名模身材的秘訣。她說:“我中午前只吃水果和蔬菜,盡量減少吸收熱量。”

  不吃早餐的風氣越來越流行,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報告指出,許多青少年不吃早餐;以美國為例,女生78%不吃,男生64%不吃。但這習慣健康嗎?營養師莎敦說:“絕對不健康。早上吃些水果,尚且可行;如果什麼都不吃,研究顯示,人們反而會吃更多高熱量的食物作為補償。”

  7、每三小時吃一餐

  主張者:美國私人健身教練荷西·克魯斯

  克魯斯相信,每三小時用餐一次,可以預防“三餐綜合症”,否則“身體進入饑餓狀態,會出現許多不良的症狀”。克魯斯認為:由於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節奏快,通常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注意一日三餐的營養搭配,時間一長就會因營養不良出現一些亞健康的“三餐綜合症”表現,其症狀如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頭昏、頭痛、容易生病、更容易感冒等。

  8、每十五分鐘吃一小份食物

  主張者:美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國際營養小組教授安德魯·柏廉提斯

  據柏廉提斯介紹,美國Vitaline瘦身中心多年來奉行的節食法是:每十五分鐘吃一小份食物,主要營養是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以促進新陳代謝。雖然這套方法看來過於嚴格,卻有證據顯示,每餐只吃少量食物有益健康。柏廉提斯教授說:“少量多餐是好事,不停吃東西,能促進代謝作用,但每餐不宜多吃,否則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

  9、早餐是美味的谷類

  主張者:美國馬裡蘭州醫學研究院營養學家布魯斯·巴爾頓

  目前主持馬裡蘭州學生營養研究的巴爾頓說:“不吃早餐,實在是最要不得的壞習慣。但是吃早餐有多種多樣,其實谷類早餐是最佳選擇。”的確,吃過早餐,人體的新陳代謝重新開始;早餐該是每日最重要的一餐。去年,巴爾頓的研究發現,吃谷類早餐的少女比不吃的苗條。他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吃谷類的人,一天中較少吃高熱量的零食。

  10、午飯後30分鐘飲黑咖啡

  主張者:美國酒店協會副主席弗蘭茨·約瑟夫

  約瑟夫認為:午飯後30分鐘至1小時內,品嘗一杯不加糖和伴侶的黑咖啡,不僅有助於消化,還能促進脂肪燃燒。約瑟夫說,黑咖啡是非常健康的飲料,熱量低,更有分解脂肪﹑利尿﹑抗衰老﹑促進心血管循環的作用,可以與水果和蔬菜媲美。不用擔心喝黑咖啡會讓皮膚變黑,相反,它還有美容的作用,經常飲用能使容光煥發﹑光彩照人。

  11、飯後2小時飲酸奶

  主張者:加利福尼亞大學營養學家巴拉克·胡賽因

  “當你饑腸辘辘時,最好別拿酸奶充饑。”胡賽因說,“因為空腹時人的胃液呈酸性,酸奶中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酸奶的保健作用就會減弱。”胡賽因指出,在飯後2小時左右,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鹼度最適合乳酸菌生長,此時喝酸奶效果好。尤其是晚飯後2小時更是最佳選擇:從補鈣的角度來看,睡覺前飲用酸奶或牛奶,可補償夜間血鈣的低落狀態而保護骨骼。

  12、飽一天餓一天

  主張者:美國飲食與營養研究所查德·威爾遜博士

  威爾遜博士指出,過去已有科學家發現,飽饑交替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約三成的總體熱量吸收,並讓實驗中的老鼠更健康,更長壽。如今我們的最新研究認為,這方法也可造福人類。威爾遜與他的同事研究發現,讓動物斷食一天,第二天再大吃特吃,不但可減輕體重,而且能夠改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現象。這是很值得人類借用的健康飲食方式。

  13、我提倡飯前散步

  主張者:美國運動醫學教授凱利·鮑瑞爾

  我們經常看到晚餐過後有許多人出門散步。但鮑瑞爾說,這是不科學的運動方法。鮑瑞爾

  指出,在進餐後,血液主要供給消化系統,而此時如果動用了其他功能,消化系統就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來運作,胃的工作效率就會下降。

  鮑瑞爾認為,如果你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做過胃手術,應當在飯前散步。因為餐後散步,有可能導致心絞痛,力口重頭暈、上腹飽脹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以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對於想減肥的朋友們來說,餐前散步更是個好選擇。此時胃中空虛,機體傾向於消耗自身的物質產能,散步易將脂肪“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故飯前1小時進行減肥鍛煉,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續30~45分鐘,能夠更有效地消耗掉脂肪,其效果較飯後運動好得多。

  14、飲食豐胸要等那幾天

  主張者:美國醫學美學協會顧問蘇珊·德安利亞

  蘇珊說:“飲食是女士們豐胸的最安全的選擇,但是要要等那幾天。”她介紹,渴望乳房能第二次發育的女性在嘗試了各種手段後,往往結果不盡人意,原因在於沒有抓住豐胸的最佳時機。事實上,維生素B有助於豐滿胸部的卵巢動情激素的合成;但要從月經來潮的第11﹑12﹑13天,為豐胸的最佳時機,第18﹑19﹑20﹑21﹑22﹑23﹑24為次佳時機,這10天中影響胸部豐滿的卵巢動情激素24小時等量分泌,正是激發乳房脂肪囤積增厚的機會,此時,重視食補富含維生素B的粗糧﹑豆類﹑牛乳﹑木瓜﹑番茄﹑紅蘿卜﹑豆類和堅果類等,是最佳豐胸的選擇。

  15、站著吃最健康

  主張者:哈佛醫學院博士愛德恩·摩西

  摩西認為:人們的用餐習慣是圍著桌子坐著吃飯,其實,我們對用餐姿勢進行研究後發現,站立位最科學,坐位次之。但由於坐著比較舒適,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坐著吃飯。對於胃動力不足的人或胃食管反流病人來說,站立位才是最科學的用餐姿勢。因為站立位吃飯,不僅有利於吞咽和消化,還可降低腹壓,減輕燒心、反酸症狀。摩西說,我在日本考察時發現,日本街頭的一些食肆,只有長桌沒有凳子,客人都是站在高高的桌子旁進餐的。其實這並不只是因為店面的限制,站著進食更容易有飽腹感,相對來說就不會吃過頭。對於想保持身材的人們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控制食量的方法。

  16、吃甜點不發胖的時間段

  主張者:美國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所顧問奧普拉·溫弗瑞

  溫弗瑞說,吃甜點不發胖是有時間段的。她的研究成果表明:對於想減肥的女性,又喜歡甜點的話,建議你最好選擇在上午的11點與下午18點前進食,在這二個時間段攝入的脂肪大部分會轉化為能量被消耗掉,基本上不會在身體內囤積起來。

  結語:吃太多的鹽對你的健康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好處哦!慢慢的把你的食鹽量減少吧!(文章原載於《大眾健康》,刊期:2012.06,作者:劉學正,吳葉青,樹英,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