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飲食 >> 飲食誤區

夏季莫為“清淡”誤 飯後吃水果不利健康

夏季談及飲食,“清淡”之說便大行其道,“清淡”文章連篇累牍。為了執行“清淡路線”,原來經常吃的魚肉禽蛋很少吃了;連平時每天都喝的牛奶也停了,說是喝了牛奶“火氣”旺;在飲食的數量上不少人也減少了,大有“縮食”的味道。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少人的體質迅速下降,體重減輕,消瘦乏力,抗高溫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工作、學習效率降低,甚至有人產生“疰夏”現象。

在夏天,人的身體消耗超過了春秋冬季節,加上人在夏季的睡眠休息質量較差,就更需要靠增加營養來支撐。如果一味走“清淡路線”,少吃甚至不吃多營養食物,減少飲食,其結果必然使熱量入不敷出,導致體質大大下降。當然,如果“清淡”僅僅意味著吃東西更要講究衛生,不吃過多的油膩食物,多吃點水果多飲水,那還是有道理的。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天的特點是“熱”,故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思想宜清靜: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保持清淡的心態,則平和寧靜,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清淡: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

游樂宜清幽: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若漫步徜徉於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神怡如夢,滌盡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

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家庭營養中常見的八誤區

日前,全國家庭營養與健康教育專家研討會在海南召開。會上,專家就國人營養狀況及對策等問題作了研討,歸納了八個家庭營養中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肉骨頭湯補鈣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歡用肉骨頭湯補鈣, 其實肉骨頭湯中含鈣量並不高。有人實驗,用1公斤肉骨頭煮湯2小時,湯中的含鈣量僅20毫克左右,但肉骨頭湯脂肪含量很高,因為有骨髓。成人每日需要的鈣推薦攝入量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頭湯補鈣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應當用牛奶或鈣制劑補鈣。

●誤區二:腎結石的病人不能補鈣

[解析]腎結石大多是草酸鈣在尿中沉積,主要是草酸攝入過多,在泌尿道排除時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沉積形成腎結石。防治腎結石的關鍵是減少攝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竹筍等,即使吃也應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誤區三:沒有鱗的魚膽固醇高

[解析]這個歸納不夠全面。的確有一些沒有鱗的魚膽固醇較高,如銀魚、河鳗、泥鳅、黃鳝、鳕魚,但不是所有無鱗的魚膽固醇都高,如帶魚、鲨魚,與有鱗的草魚、鲳魚、鲈魚等相似。

●誤區四: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解析]血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關。糖尿病病人應當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防止血糖超標。應在維持正常體重的條件下,維持正常能量的攝入,碳水化合物仍應保持占能量的60%~65%。糖尿病患者每次應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片、新鮮蔬菜等,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緩慢,血糖不會升高過快,水平亦較穩定;如果單純的少食碳水化合物反而使消化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且持續時間短,容易發生低血糖,出現心悸、頭暈、出冷汗等。

●誤區五:晚上只吃菜不吃飯可減肥

[解析]單純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攝入過多,消耗太少,能量在體內轉為脂肪積聚,形成肥胖。產生能量的三大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1克可產生9千卡的能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1克可產生4千卡的能量。少吃飯可少攝入碳水化合物,可減少攝入能量,但多吃菜肴會多攝入脂肪,產生的能量更高,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反使攝入的營養素不能平衡,不利於健康。

●誤區六:老年人飲牛奶引發白內障

[解析]有人說由於牛奶含有半胱氨酸,氧化後易損傷眼睛的晶體,使晶體混濁發生白內障,因此老年人不宜飲牛奶。其實,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是膳食中鈣很重要的來源,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優質蛋白,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利用。白內障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補充抗氧化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硒、鋅等營養素來預防老年性白內障。

●誤區七:冬令進補要補蛋白質

[解析]所謂補是針對缺而言,缺什麼補什麼,不缺就不補。目前,我國居民膳食中蛋白質供給量是夠的,一般人群沒必要再補充蛋白質;且蛋白質補充過多,反而增加肝髒和腎髒的負擔,增加鈣的排出,更容易產生缺鈣,因此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再補充蛋白質,只有在疾病時或特殊需要時才要補充。

在我國膳食結構中缺少的營養素是:維生素A、B2、B1、鈣、鋅,因此,補充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才是補得有針對性。

●誤區八:補充維生素C易腎結石

[解析]維生素C是酶的輔因子,與膠原的合成、創傷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關;維生素C還有抗氧化,促進鐵的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薦攝入量為1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1000毫克。維生素C的補充,只要每天攝入量在1000毫克以內,是不會發生腎結石的。

飯後吃水果不利健康

我國居民的膳食消費形成了一種常規,那就是飯後吃水果,不論是宴會的上菜程序,還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均是如此。營養專家認為,飯後吃水果實際上是一種飲食誤區,這種習慣實際上對健康不利,易導致體重超重和肥胖現象的發生。

部分營養專家日前在重慶召開的首屆中國西部營養和健康、亞健康學術論壇會上表示,當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攝入熱量過多。飯後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物,而這部分的熱量幾乎全部被儲存。

營養學家建議,從水果本身的成分和身體消化吸收的特性分析,建議成年人最好在每頓飯前吃水果(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兒童正處於長身體時期,部分婦女屬於中醫講的“脾胃虛寒”體質,不宜或不適應飯前吃水果。這部分人群可兩頓飯之間加食一次水果,而不要在飯後立即吃水果。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