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醫學介紹》雜志刊登的有關食道返流症(GERD)的文章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模式的轉變———飲食西化及人口老化,日本的消化道疾病,特別是食道返流症有增多趨勢。如果對此不予以重視並采取預防措施,我國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據日本的國民營養調查表明,在1975年、1983年和1997年,日本人的日耗能量分別為2226千卡、2088千卡和2007千卡,脂肪的日攝入量分別為55.2克、56.9克和59.6克,脂肪所提供的熱能在總攝熱能中的比例分別為22.3%、24.5%、26.5%。在1975年、1987年和1997年,日本60~69歲的體重超標者分別占22.7%,28.8%,37.6%。美國有61%、俄羅斯有54%、英國有51%、德國有50%的成年人體重超標。在發展中國家,如巴西有36%、中國有15%的成年人體重超標。
200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7%,超過2000萬,由高齡所致的食道裂孔疝增多,加上飲食西化、肥胖者增加等因素,使日本國民食道疾病驟然增加,已不亞於歐美國家(歐美國家GERD發病率高達10%~25%,英國超過20%,美國白人在近20~25年間增加了近
7倍)。
醫學專家中澤三郎分析說,GERD發生的病理生理學原因為:(1)食道下端括約肌松弛。而這與植物神經功能,胃泌素、縮膽囊肽等內分泌物質及一氧化氮等在體內的狀態有關。(2)胃及十二指腸運動功能障礙。(3)高齡、駝背、食道裂孔疝和黏膜抵抗性減弱。(4)肥胖。(5)幽門螺桿菌感染。
GERD的症狀為燒心、咽下困難、反酸、胸痛和哮喘等。臨床資料表明,一周內發生一次以上燒心症狀者占17.8%,一年內出現一次以上的為42.4%,加上有反酸的達58.9%。由於許多醫生對本病缺乏認識,所以此病的漏診率很高。目前主要的診斷手段為內窺鏡檢查,檢查中可見患者的食道下端有發紅、糜爛和潰瘍等黏膜損害。活檢(病理學檢查)可見食道或贲門炎性改變,二者同時存在則更具診斷價值。
GERD的治療主要是:(1)生活指導。包括睡眠時將頭部抬高、減少脂肪攝入、戒煙酒及避免食後3小時內平臥等措施,以減少食管下端被酸性物質侵蝕。平時應少食巧克力及含酒精、薄荷、咖啡等刺激產酸的食品和洋蔥、大蒜。(2)抑酸療法。采用抑酸療法可迅速消除症狀。(3)使用消化道動力藥。這樣可收到與使用H2受體拮抗劑常用劑量同等的效果。(4)維持療法。GERD是一種慢性病,長期應用制酸劑對多數病人可奏良效。(5)手術。對符合適應症的病人可行手術治療。
若應用上述療法患者仍不能改善症狀,且有咽下困難、出血、體重減輕、聲音嘶啞、窒息感、反酸而致咳嗽、氣短、聲音嘶啞和胸骨後灼痛時,一定要進一步檢查。
預防GERD的根本措施為改變飲食西化的生活習慣,保持中式平衡而有所節制的飲食習慣。戒煙酒及刺激性食物,多運動也是防治本病的有效途徑。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