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現在正值秋季,所以姜要少吃,特別是體燥之人,但是體寒之人還是可以適當吃姜的。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秋季不適合吃姜
姜不僅是餐桌上離不開的調味品,也備受養生人士推崇。但俗話說,“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生姜也非時時適宜。
秋天氣候干燥,最易傷肺;生姜性溫味辛,辛入肺,久服易傷陰動火,出現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傷害,故“秋不食姜”。
中醫認為,白晝為陽,黑夜為陰。夜晚人體應該陽氣收斂、陰氣外盛;生姜性溫味辛,辛能發散,晚上食用生姜,易出現咳嗽、口燥咽干、心煩不寐、盜汗心悸、咽痛音啞等症狀,故“夜不食姜”。
體質偏寒之人可以適當吃姜
但是,秋不食姜並不是絕對的,需要辨證對待。對於體質偏寒之人,如果經常感到全身怕冷、手腳冰涼、怕食生冷,並且有嘔吐清涎的表現,或者病人屬於虛寒體質,患的又是“寒證”,此時秋季食用姜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的作用,不必顧忌。生姜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姜酚、樹脂及澱粉等,能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還有抗菌和減少膽結石的作用。體寒的人早上吃一點姜,對健康有利。
姜在多數時候會被我們選擇作為調料去食用,只要我們掌控好姜的食用量,即使是秋季也是可以當做調味品少量食用的。秋季並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姜,關鍵是不能“多食”。
自古以來中醫也有“生姜治百病”的說法,證明姜有非常高的食療和藥用價值,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從營養角度來看,因為生姜含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如果本身胃部有潰瘍或是胃酸分泌過多的朋友對姜還是要慎食的。
另外我們在吃姜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1、一般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姜洗干淨後直接切好就可以用於烹調了;當然如果表皮過於干,可以適當去皮。
2、不要吃爛了的生姜: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3、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疖、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姜。
4、從治病的角度來看,生姜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者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5、吃生姜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干、煩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姜即可。
下面這些情況要去姜皮
很多人吃生姜,卻不知道是否需要去皮。中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有發表健胃等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涼,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故“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通常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保持生姜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姜的整體功效。
有以下幾種情況應去姜皮:
1、脾胃虛寒者,或正在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涼食品,應去姜皮;
2、患風寒感冒時,喝生姜紅糖水,此時生姜最好去皮;
3、用生姜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姜皮應去掉;
此外,做菜時,可適量加入姜絲;早晨起床時,可先喝一杯水,再將生姜切成薄片,取四五片用開水燙過後,放入口中,含10~30分鐘後咀嚼咽下。
吃姜的四點好處:
1、排汗降溫。生姜中的姜辣素對心髒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環,使毛孔張開,排汗量增大,隨著汗液可帶走體內的余熱,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2、防治腸胃炎。夏季細菌生長活躍,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沖泡後飲之,能起到防治腸胃炎的作用。
3、祛除風寒。夏季常吹空調,易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喝點姜糖水,有助於驅除體內風寒。暑熱和風熱引起的感冒則不宜飲用。
4、健脾胃。夏季常吃寒涼的食物,會導致脾胃寒涼之氣過盛,出現心悸、惡心等症狀,食用生姜有助於溫脾胃,以防病症嚴重。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