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在這個節氣裡,我國各地區會有哪些不一樣的飲食習俗呢?冬至裡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慣,其他地區又會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就來一起了解了解冬至各地區的飲食習俗吧。
冬至各地方的飲食習俗
北方吃馄饨。“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這天,民間有吃锟饨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馄饨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濕饨”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馄饨引申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
南方吃湯圓。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滕州羊肉湯。冬至吃羊肉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是為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杭州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歡吃年糕。每逢冬至會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台灣糯糕。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蘇州釀酒。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祈願。
除此之外,在冬至時飲食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冬至飲食的注意事項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冬至之後,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於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飲食調養方面,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時節的飲食還宜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地選用高鈣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的食物,還不可過食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溫熱食品來保護脾腎,吃飯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在冬至時,你家鄉的飲食習俗是什麼呢?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