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飲食 >> 四季飲食 >> 秋季飲食

秋天進補要因人而異

   “補”,目前已經成為秋天季節保健的主流,是針對“虛”而言的,只有人“虛”時才需進補,而單說一個“虛”字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進一步分清是陰虛、陽虛、氣虛、血虛還是心肝脾肺腎哪一種虛,或哪幾部分同虛。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東牆虛了補西牆,是無補於事的,謝茂新藥師表示。

  那該如何正確使用中藥材以適時進補呢?

  秋冬進補因人而異

  區中醫院的朱醫生告訴記者,秋冬時令進補應按各人的性別、年齡、體質、勞逸、心情等不同情況而有所區別。氣虛者一般表現為倦怠乏力,動辄氣喘,面色較白,食欲不振,大便不實,舌淡,常用補藥有高麗人參、粉光參、黃耆、淮山、大棗、四君子湯、補中易氣湯;血虛者一般表現為頭眩目花,耳鳴失聰,心悸失眠,口唇指甲發白等,常用補藥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黃耆、阿膠、熟地等;陰虛者表現為口渴咽燥,虛煩不眠,手足心發熱,便秘,午後低熱,盜汗,腰酸遺精等,常用補藥有百合、柑杞、大補陰丸、大味地黃丸等;陽虛者主要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陽痿早洩,肢體浮腫,大便溏洩,舌淡胖,脈沉而遲等症狀,可以多補些冬蟲夏草、鹿茸、人參、蛤蚧、肉桂、附子、胡桃肉、十全大補、腎氣丸等。這幾種虛證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是兩種或幾種相兼出現,所以在進補時必須謹慎,根據病症的不同來量身用藥。而高麗參、粉光參、洋參、黨參、當歸規、川芎、淮山、蓮子、紅棗、黑棗、白果、白芍及肉桂等中藥材一般都適合全家享用。

  中藥煎藥有講究

  據柏盛堂中藥有限公司的塗藥師介紹,一般地說,中藥劑型可分為湯、膏、丸、散、丹五大主要劑型。其中,湯劑是最常用的劑型,並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廣州致信藥業有限公司專家、廣東中醫藥大學的譚教授說,只有正確的湯劑煎煮法才能保證用藥獲得預期的療效,煎藥的器具最好用砂鍋、砂罐等陶瓷器皿,這些陶瓷器皿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並且導熱均勻,保暖性能也比較好;切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為金屬元素很容易與藥液中的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輕則降低療效,重則會產生毒副作用。另外,在煎煮前,最好把藥材先放進冷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不僅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還可以縮短煎煮的時間,一般藥物可浸泡20~30分鐘。

  補氣健脾內服外用科學

  朱醫生說因為人的體質不同所選擇的補品也不盡相同,但有些補氣健脾的補品可以在秋冬時令服用,如強身開胃的進補藥膳方——西洋參瘦肉湯。采用西洋參片20克,瘦豬肉250克,加入適量的開水,煮滾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食。據介紹,西洋參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對久病體虛,氣血兩虧,氣虛咳喘,失血勞傷,虛熱煩倦,用腦過度,腫瘤,高血壓等患者調理較為適宜。

  另外,第二常用劑型的膏,可分為內服和外敷兩種。內服膏劑即是膏滋,它是根據患者體質不同與病情的需要,選擇單味或多種藥物組成方劑,並將中藥飲片經多次煎熬、去渣,將藥汁經微火濃縮,再加入輔料,如饴糖、蜂蜜、阿膠、鹿角膠等,最後形成稠厚的糊狀補膏。這種膏不僅可以補養身體,還可以祛病延年,適合病後、術後、產後調理的患者和慢性虛弱性疾病的患者,當然,也更適合用於養生延年和亞健康的人群。一般在每日清晨或早晚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2 次,每次一匙。此外,丸、散等固體藥劑,除特別規定外,一般都宜用溫開水送服。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