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參加第17屆國際跨文化心理學大會的采訪嘉賓:酒木保,日本宇部創新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教授;吉沅洪,日本廣島市立大學國際學部助教授、教育心理學博士。
盡管社會在不斷發展,但是抑郁症、自殺心理、性心理疾病等心理問題,也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臨床心理學專家要接觸眾多的心理疾病患者,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對於這些心理問題,昨日兩位日本心理學專家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建議。
並非性格內向才得抑郁症 抑郁綜合症80%緣於人際關系
“並非性格內向的人才得抑郁症。”酒木保教授經過多年研究觀察,發現患者在發病前的性格傾向,都是做事認真、追求完美。他們並不害怕失敗,但總是認為失敗的責任全在於自身,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最終將自己壓垮。“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完善,抑郁症患者卻持續增多?”對於記者的疑問,酒木保教授表示,這些做事認真踏實的人往往容易得到社會的承認,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但他們往往將自身責任看得很重,最終被責任壓垮。臨床研究發現,升官或者買房後,許多人患上了抑郁症。
對於心理疾病的抑郁症患者,需要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運用“認知療法”,讓他們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例如買房子後不僅僅考慮還貸、修理、跌價等問題,還要看到買房的喜悅、全家人生活的歡愉。
不要對抑郁患者說“振作起來”
表面上看,抑郁症患者精神萎靡,情緒低落,但內心的矛盾斗爭非常激烈。酒木保教授告誡說,千萬不能對他們說“振作起來”之類的話。正確的做法是讓他們放松,得到充分的休息。
“活著比死更難受,才會選擇死。”對於自殺者的動機,兩位專家解釋說,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但是自殺者容易把一個東西看得過重,一旦破壞或不如願,往往產生自殺念頭。
專家們說,在臨床中發現選擇自殺的人大多對於一些東西仍抱有希望,對此他們會極力勸阻。自殺者往往喜歡給人以預告,“這是想讓人救他”。喊著“我要死”的人絕對不會自殺,只是要表達“救救我吧”。因此周圍的人應該敏銳地感覺這些預告,並傾聽他們究竟對什麼感到絕望,並加以幫助。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