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護理

探尋寶貝打人的心理動因

  探索欲、吸引注意和憤怒的表達,寶貝的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在很小的嬰兒身上也會出現憤怒,嬰兒由於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大發脾氣。寶貝不自主憤怒的典型表現包括又蹦又跳、哭鬧和尖叫。寶貝越小。立即滿足他們想要的東西的要求越強烈。隨著長大。這種情緒激動的、任性的、不受支配的表現逐漸減少。而報復性的攻擊逐漸常見,表現為摔東西、搶奪、抓掐、咬人、攻擊、罵人、頂嘴和固執己見。

  通常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某些行為如哀嚎、哭泣和發脾氣由於不再受到父母認可。這些行為便會自動減少了。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力量。轉化為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攻擊性是一種穩定、持續的心理特性。研究證明,3歲時愛打架的寶貝,5歲時仍然愛打架;6—10歲日寸攻擊性的多少,將預示著10~14歲時打架、嘲笑、戲弄別人、與同伴爭斗的傾向性,這種穩定性對男孩、女孩都適用。

  心理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8歲時的攻擊性記錄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後的攻擊性行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另一項研究發現。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如果10歲左右愛發脾氣,長大後多與同事關系緊張。所以。寶貝攻擊性的強弱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而兩三歲寶貝的攻擊性,有很多時候只是探索、好奇或是單純模仿的結果,所以,要把正常的自信心和攻擊與更令人擔心的極端行為區別開來。

1 2 3 4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