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佳節,必是包裝盛行時。
然而,在年年喊打中“愈挫愈勇”的商品過度包裝,卻總是在演繹著一件件荒唐事:一瓶五糧液(39.10,-0.30,-0.76%)酒輔以180克千足金的蓋頭和底座竟然標價29萬多元;一盒600克的搾菜配以一套純銀碗筷的包裝之後叫價2200元……
今年,過度包裝的再次興起可以說是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早在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准委就曾出台《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從2010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標准規定商品包裝空隙率不得大於60%,包裝層數不得超過3層,包裝成本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
為遏制月餅的“貴族氣”,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准委發布《月餅強制性國家標准》。隨後幾年,國家也開始了嚴打,穿金裹銀的月餅已經明顯變少了。
那麼,為什麼過度包裝再次抬頭了呢?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人“講排場、愛面子”的心理在作祟。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正是由於部分消費者秉持著“講排場、好面子”的消費理念,將過度包裝的商品作為顯示其身份地位的途徑,或是將此類商品作為禮品進行饋贈,以顯其高檔和與眾不同。
商家瞄准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為其打造過度包裝的商品,並通過此類商品的高附加值而獲得高額利潤。過度包裝的商品呈現出了供銷兩旺的格局。
過度包裝的盛行,勢必會給我國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豪華包裝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浪費4000億元,包裝廢棄物體積占固體廢棄物50%,1/3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包裝廢棄物。
“這些商品包裝物往往難以回收利用。看上去精美的禮盒,材料拆分工序復雜,回收價值還不如報紙。一盒價值數百元的月餅盒,回收價甚至不足一元,且材質多為不環保材質,無法再利用。”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遏制過度包裝,當務之急是完善綠色包裝強制標准,加強監管,對不執行標准的企業嚴厲處罰。
中國雖然出台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准,但是該項規定的可操作性不強。“廠商並不會將包裝材質、物品大小等信息進行標注。由誰來執行標准、如何執行,仍存疑問。”董金獅說,當前限制過度包裝的條例也僅涉及食品和化妝品,在保健品、藥品等其他領域並未出台相關標准,其覆蓋范圍並不全面。
在國家監管方面也同樣存在問題。簡愛華表示,我國的監管方式大多實行抽樣檢查,抽查的對象也僅包括大型商廈、超市等銷售終端,個別酒店、餐飲企業、網購等銷售渠道則存在監管空白。
“要想遏制過度包裝必須將相關政策、標准進行完善。通過嚴厲的法規政策加以規范和約束購銷雙方的行為,采取更多強制性手段,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社會上奢侈攀比的不良之風。而公眾應當擺正消費心態,務實為主,杜絕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維持良好的社會風氣。”簡愛華說。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健表示,治理過度包裝,還應將源頭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結合,既要限制過度,又要做好回收利用,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他建議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時,應花大功夫在質量上,而非單純追求標新立異。
(責任編輯:龔艷麗 實習編輯:練麗特)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