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會與“雜念”共處
有許多找到吳醫生咨詢的大學生。高中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雜念。他們發現自己不像以前那樣,能夠聚精會神地學習了,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老是有許多雜念,為此苦惱不堪。他們問:怎樣才能把雜念連根鏟除?
有這樣一個雜技表演:在一個高點經過來回振蕩,獲得了足夠的勢能後,再蕩向另一個高點。在兩個高點之間的那段時間,他是懸在半空的。吳醫生用這樣一種狀態形容青春期:一方面是我們剛剛丟開的童年、家庭,另一方面是我們還沒來得及抓住的事業基礎、生活等,這是一種飄浮不定、沒有著落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碰到了許多問題:逐漸與父母分離、學習壓力加大、開始接觸社會、性發育問題、情感問題等等,因此出現雜念是必然的,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吳醫生這樣解釋:我如果請大家舉手,大家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可我如果要大家改變自己的心跳,大家能做到嗎?有些東西可以改變,有些東西卻不能改變。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心跳,我們也不能立刻讓自己變得有信心,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的行為,我們能控制的也只有自己的行為。
雜念就是這樣不能輕易被消除的東西。它是我們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們對待雜念的態度,不是像對待敵人一樣,千方百計地要把它消除,而是把它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學會去理解它,與它共處。
2、照鏡子與自信心
在談到自信心的時候,吳醫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每天早上總是先照照鏡子,才去開始一天的生活。他每次看到的都是一張頭發松散眼睛血紅心理醫生說故事心理醫生說故事心理醫生說故事心理醫生說故事的臉,於是既不想上課,也不願意與人交往,漸漸地,他覺得自己的生活了無生趣,於是總是發脾氣。後來,他偶然一天沒有去照鏡子,而是先洗臉,然後穿好衣服,再來到鏡子面前。這一次他看到一張很青春、很活潑的男孩子的臉。
自信心的建立,不見得要改變我們自己,而是改變我們看自己的方式。
3、水不盈科,不行
“盈”是充滿的意思,“科”是坑的意思,“不行”指不往前走。即水能夠流多遠,取決於前面的地面是否光滑。如果前面是坑坑窪窪的,那就必須先把前面的坑填滿,才能往前走。
人的心理狀態也是如此。當一個人有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他首要的目標就是滿足需要。一個被關在暗室裡餓了幾天的人,把他放在王府井大街,他最先尋找的絕對是吃的,而不是滿街的衣服、金銀首飾。一個缺乏尊重的人,就特別需要別人的贊美;一個小時候缺乏愛的人,他以後生活的全部重心也許就是對愛的追尋。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