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過年在家多聽聽老人“唠叨”

  核心提示:父母老了,容易產生孤獨感,他們更希望孩子能陪伴在自己身邊。過年回家,買衣服、送禮物不如多聽聽老人唠叨,讓他們生活的更開心。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據一項調查表明,64.7%的被調查者認為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在我國城市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

  孤獨是空巢老人最大心病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群體長大成人,外出求學、工作、成家,空巢現象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之一。

  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公布的數字表明: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預計至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將達到90%。

  家住北京豐台區的孫大媽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一趟車的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換乘另一趟車。“反正在家也是一個人,不如坐車逛一逛,還看個熱鬧。”

  70多歲的廖阿姨每天和老伴在公園裡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公園裡,望著滿園景色發呆。“家裡也冷清,老伴又耳聾,也就和保姆說說話。”廖阿姨有3個孩子,但只有逢年過節時才過來看看,“孩子們都很忙,我總不能老拖累他們吧。”

  這兩位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裡卻充斥著孤獨寂寞。

  據心理醫生章楓介紹,近年來,老年心理疾病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大多數都是空巢老人。

  另外,老年人退休後,一下子閒下來,感到無事可做,社會活動、人際交往越來越少,好像被社會遺忘了,自信心受挫,更加深了孤獨。孤獨也與老年人的性格有關,原本性格孤僻的老年人退休後更是深居簡出,不願與人交流,其孤獨感就會表現得更嚴重。而性格開朗健談、興趣廣泛的老年人,心理問題則不太明顯。

  總之,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產生有自身、家庭和社會等綜合因素。

  聽老人唠叨也是一種孝順

  “不要以為多給老人買好吃的買衣服,送禮物就是把老人掛在心上了。”心理專家朱建忠強調,父母老了,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而當今的社會發展卻使年青人們不能陪在父母身邊,這樣老人們的孤獨感才愈發強烈,孩子們能做的就是經常與父母聯系,比如:給父母打電話聽老人們講講心裡話,談一些能讓他們開心的話題。人上了年紀,總會有許多感慨,而父母講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兒女,不要嫌父母唠叨,學會傾聽,只會讓父母感到快樂,他們會因為你重視他們,重視家庭而對晚年生活充滿希望。

  在老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著他們旅行也是能讓他們開心的方法。比如可以帶老人們看一些生活趣味濃郁的電影,適當地帶老人們逛逛街,不要小看這些事,年輕人娛樂的時候也可以帶老人們娛樂一下,讓他們接觸一些新鮮事物,可以使老人們的思維方式隨社會前進,同時也更能理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調整心態,快樂安度晚年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作為老人與其讓兒女為自己擔憂還不如成為家庭裡快樂的源泉,讓兒女們在外打拼累了回到家提提神呢。

  “另外,老人們學會自我排解。”朱建忠給出了五點建議:首先,要正確看待子女“離巢”。子女成年以後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父母不需為此感到悲傷。其次,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強同他們的聯系,多溝通交流,達到精神上的認同。三是轉移思維重心。老人要逐漸轉變以子女為重心的精神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悅,老年人操勞了一輩子,晚年正是應該放松的時候,老年人過得輕松也可以給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確處理矛盾。對於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處之,如果在教育孫輩的看法上和子女觀點不盡相同,也不必過於悲傷。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著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每位公民的責任。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