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文化中,網絡的應用已經無所不在。網絡的影響力之大,以至於美國精神病學學會建議對“網絡使用綜合征(Internet Use Disorder)”這一病症開展更深入的研究,這一新的疾病名稱將出現在即將推出的診斷手冊上,即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
這一疾病主要指的是網絡游戲。然而,在診斷標准中,“剝奪網絡後出現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這一條也包括其中,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網絡引發的心理健康病症不僅包括成瘾,另一項為抑郁。
《科學美國人》( 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大量網頁之間來回穿梭,癡迷於即時交流的網民,最有可能陷入抑郁情緒:
“點對點(peer-to-peer)文檔共享,大量的郵件信息和網絡聊天,以及在大量網站和其他網絡資源之間快速切換的傾向,這些都是預測抑郁症狀出現的重要標准。”在網站間快速轉換,這或許反映出對象的快感缺乏(anhedonia,情緒體驗能力的弱化),因為他們極力尋求情緒刺激。同樣,過度的信郵和聊天或許意味著面對面人際關系的缺乏,因為人們想要努力維持與遙遠的朋友或網絡新結識的網友的聯系。
於通常的情感,情緒的深度是被視為至為重要的。網絡提供的大量信息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就此而言,我們對某單一話題,或是人物投注的注意力就越來越少。
另一現象是孤獨。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獨自坐在筆記本電腦前。或許,我們身邊有其他家人陪伴,但只要電腦開著,我們一般很少會去與他們交流。
甚至我們在網上與朋友聊天時,比如說臉書,一種怪異的孤獨感也會萌生於同伴壓力(peer pressure),正如雜志《哈帝》(hearty magazine)中一個有趣的觀點所指出的那樣:“一個人隨大流,不能獨立思考,就其自身本質,乃是與孤獨緊密不分的一種精神失常模式。”這一心理動力給“人群中的孤獨”這句話以一全新的意義。
現代人是孤僻的,膽怯的,隔離的以及通常都是心神分散的,這可不是未來我們想看到的景象。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