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2型糖尿病治療成功的首要關鍵在於降低血糖,這話一點不假。但想穩定,全面,持久地使血糖達標,單純依靠降糖是遠遠不夠的。臨床實踐證明,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前提下,無論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降低空腹血糖可能比較容易做到,但降低餐後血糖則不是那麼容易,說是水落船低,但要想降低糖化血紅蛋白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糖化血紅蛋白下降緩慢。心腦血管並發症發生率的下降亦快不了,但如果同時著手調脂、降壓,結果就會好得多。
只要血糖高,調脂是必須 糖代謝紊亂導致血糖升高並非是孤立的,往往伴有血脂甚至嘌呤等的代謝異常。重視降糖、忽視調脂顯然不可取。只有積極主動多面出擊,既降糖又調脂,並將體重控制到接近標准體重,這樣基礎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方可順利下降。不要以為血脂不高、檢測數據在正常范圍——總膽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4mmol/L,就用不著調脂藥;其實,只要血糖高,不管血糖在什麼水平,都必須調脂。因為,血糖升高是逐漸出現的,它與血脂之間形成了一種固定關系,降低現有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撤除相互間的固定關系,有利於血糖穩定下降。
鑒於糖尿病與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是等危症,我們必須按“極高危”級別來對待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患者的總膽固醇≥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1mmol/L,則需要開始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調脂藥進行治療。目前,常用的調脂藥是膽固醇合成酶抑制劑他汀類藥。從小劑量服起,直至長期維持以達到總膽固醇<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1mmol/L的目標。
只要血糖高,血壓隨時跳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壓一旦升高,應視為已有心血管並發症的標志。對於這類高血壓,生活方式的干預作用不是太大,如果血壓達到≥130/80毫米汞柱,就該在進一步加強生活干預的同時立刻給予降壓藥物治療。不要以為血壓降至正常范圍——收縮壓(SBP)<130毫米汞柱、舒張壓(DBP)<80毫米汞柱,就可停用降壓藥。其實,只要血糖處在高水平、血壓隨時會重新上跳。
我們主張收縮壓≥100毫米汞柱、舒張壓≥70毫米汞柱,原用降壓藥繼續以小劑量維持,目的在於減輕心血管負擔,保護心、腦、腎、眼睛,避免並發症的發生與發展。目前,糖尿病患者首選的降壓藥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必要時與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CCB)聯用,上述藥物不影響降糖和調脂治療。而當血糖、血脂降低後,通過改善血液黏稠度等,血壓的下降將更加日益平穩。
總之,治療2型糖尿病不能僅僅局限於降糖。降糖是硬道理,調脂、降壓也是硬道理,擇前棄後或者厚此薄彼是失策的。我們要從早從嚴從實,一手抓降糖,一手抓調脂、降壓,堅持兩手一齊抓,兩手都要硬,才能收獲預期效果,不至於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