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又到秋天了,去年我的小孫子得了秋季腹瀉,一個多星期才好,孩子都拉得脫水了。不知腹瀉有什麼好辦法防治嗎?
答:小兒腹瀉一年四季都有,而夏秋季為多發季節,腹瀉有感染和非感染之分,把好入口關是關鍵。還有諸多因素,如環境衛生狀況、食品制作過程、喂養者的衛生習慣、嬰幼兒全身及消化道的抵抗力都與腹瀉有關。非感染腹瀉多由於喂養不當或對食物過敏,或天氣太熱,或受涼等引起的。如大便呈酸味並帶泡沫,多由於谷類澱粉食入過多引起的;如大便呈奶油狀,多由脂肪攝入過多引起;如大便呈惡臭,似臭蛋味,多由於吃太多肉魚蛋引起。觀察到大便性狀,提示家長們在喂養中經意調整食物即可以得到糾正,這類腹瀉大便次數不多,每天3~4次,不吐、不發熱,精神、睡眠好,適當多喂糖鹽水、胡蘿卜湯、隔水蒸熟的蘋果泥,待大便不再稀薄了,可逐步恢復原來的飲食。
如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腹瀉時不必停止喂母乳,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即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即本來喂每只乳房用10分鐘。改為5~7分鐘,並將剩余奶汁擠淨。因為後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母乳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關系密切,孩子腹瀉時母親少吃含脂肪多的食品,同時喂奶前喝杯溫開水,稀釋母乳,利於改善嬰兒腹瀉症狀。
以牛奶喂養的嬰兒腹瀉時,以米湯來沖牛奶喂養,如對半摻,或牛奶2份加米湯1份濃度喂養。牛奶沖稀是為使得腸道逐步適應,用米湯沖牛奶是因為米湯沒有發酵作用,減少酸對腸道的刺激,利於腹瀉的治愈,當大便恢復正常再改成原來的濃度。
而另一種腹瀉與季節有關,氣候改變引起感染性腹瀉,發生在7月份的稱為夏季腹瀉,多數由於吃了被蒼蠅叮咬過或不太新鮮的食物引起的。發生在9月份至11月初的為“秋季腹瀉”,9月份是發病高峰,發病年齡在6個月至1歲半的嬰兒,病原是病毒,特點是發病急,發熱38℃~40℃,同時腹瀉並伴有上感症狀,大便呈米湯樣、蛋花樣,像水一樣沖出來,沒有腥臭味,很快就有脫水表現,如眼眶下凹、唇干、口渴、哭鬧不安。當大便每天4~5次、未嘔吐、精神好,在家中也應該有治療方案:(1)多喂水,預防與糾正脫水;(2)繼續給易消化的飲食;(3)適當合理用藥,如思密達、乳酶生。為減少靜脈補液帶來許多不便,在脫水不重、大便次數不多時,給予多喂水來補液。
多喂水的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種米湯加鹽溶液,配液方法是米湯1斤(500ml)加細鹽1.75g(大約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就給多少。
第二種糖鹽水溶液,配液方法是白開水1斤加蔗糖10g(二小平勺)加細鹽1.75g隨時口服。
第三種口服補液鹽溶液,各醫院、市面上均可以買到,使用很方便,一袋沖1斤(500ml)溫開水。脫水不重的,按每公斤體重喂50ml,在4小時內喂完。如有中度脫水,喂溶液增加到每公斤體重80ml~100ml,在6小時內完成。
以上三種因病情任選一種,只要患兒有食欲應鼓勵進食,千萬別禁食!在家中治療2~3天不見好轉,而且增加以下任何一種病症:大便次數增多,量也多了;嘔吐;口渴;尿量明顯減少;不思進食;發熱;大便帶血;立即去醫院就診。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