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由於小兒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發病後症狀又較重,所以稱為“小兒秋季腹瀉”。
該病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狀,大便每日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本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起病急驟,體溫較高(一般為38—40℃),胃腸道症狀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數達數十次,多為水樣或蛋花樣,較大幼兒大便呈噴射狀,無特殊腥味及粘液膿血。大便化驗正常或有少許的白血球。由於頻繁腹瀉與嘔吐,食欲又低下,患兒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現象,嚴重者可出現電解質紊亂,更甚者還可合並腦炎、腸出血、腸套疊或主肌炎而危及生命。家長應對此病有足夠的重視。
本病目前除“司密達”在止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外,尚沒有特別有效的其他西藥可用。
而中藥治療小兒腹瀉卻效果比較肯定。如用下列治法:
1、將淮山藥研粉,每日3—9克,以開水調成奶糕樣服用,一天3—4次,適用於脾虛瀉;
2、紅靈丹,每次0.3克,一天3次吞服,或者扁豆花30克水煮服,每日3次,適用於濕熱瀉;
另外,也可以配合針灸療法,先取足三裡、陰陵泉,後針氣海和中脘;如瀉洩不止者,可加刺止瀉穴和艾條灸神阙穴,嘔吐者加針內關。
對患兒要調節好飲食,輕者不必禁食,應盡量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喂乳的時間,停吃牛奶、麥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飲用鹽水、米湯、稀藉粉等。病症重的應禁食6—24小時,如禁食一定時間後症狀緩解,可逐步恢復飲食。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切不可操之過急。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