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機理
正常人每24小時有大量液體和電解質進入小腸,來自飲食的約2l,來自唾液腺、胃、腸、肝、胰分泌的約7l,總計在9l以上,主要由小腸吸收,每日通過回盲瓣進入結腸的液體約2l,其中90%被結腸吸收,而隨糞便排出體外的水分不到200ml,這是水在胃腸道分泌和吸收過程中發生動態平衡的結果。如平衡失調,每日腸道內只要增加數百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瀉。
(一)高滲性腹瀉 在正常人,食糜經過十二指腸進入空腸後,其分解產物已被吸收或稀釋,電解質會計師已趨穩定,故空回腸內容物呈等滲狀態,其滲透壓主要由電解質構成。如果攝入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或藥物(主要是2價離子如mg2+或so2-4)是濃縮、高滲而又難消化和吸收的,則血漿和腸腔之間的滲透壓差增大,血漿中的水分很快透過腸粘膜進入腸腔,直到腸內容物被稀釋成等張為止。腸腔存留的大量液體可刺激腸運動而致腹瀉。
1.高滲性腹瀉的病因
(1)高滲性藥物: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制酸藥如氧化鎂、氫氧化鎂;脫水劑如甘露醇、山梨醇;降氨藥如乳果糖等。
(2)高滲性食物:主要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由於水解酶缺乏或其他原因而不被腸粘膜吸收,形成高滲透壓的腸內容物引起腹瀉。常見原因是食物糖的消化酶不足,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見。乳糖吸收不良在我國很普遍,健康漢族人中的發生率為78%~88%。其中55%~65%的人攝入牛奶或乳制品後發生水瀉、腹絞痛、腹脹和排氣增多症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症。這是因為未消化的乳糖聚積,使腸內滲透壓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瀉。
2.高滲性腹瀉的特點 ①禁食或停藥後腹瀉停止;②腸腔內滲透壓超過血漿滲透壓;③糞便中含有大量未經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藥物。
(二)吸收不良性腹瀉 許多疾病造成彌漫性腸粘膜損傷和功能改變,可導致吸收不良腹瀉。
1 2 3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