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緒是形成心理壓抑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此可知,老人保持健康的心理才有利於身體健康。那麼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影響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將一一為大家介紹,供大家參考。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系是人際關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際關系中,有正性積極的關系,也有負性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2、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范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4、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癡呆有益。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6、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郁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7、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郁情緒。
8、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得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9、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洩,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曬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理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精神創傷
有調查表明,精神創傷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療效有重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傷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將有損健康。
2、環境變化
最多見的是周圍環境的突然變化,以及社會和家庭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年人對此往往不易適應,從而加速了衰老過程。
3、衰老和疾病
人到60歲以後,體力和記力都會逐步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變化。這種正常的衰老變化使老年人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感受,並且帶來一些身體不適和痛苦。尤其是高齡老人(指80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擔心“死亡將至”而胡亂求醫用藥。在衰老的基礎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會產生憂愁、恐懼心理。當然,不同心理狀態的老年人,對待衰老和疾病的態度迥然不同。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