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俗稱稀飯。食粥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一種獨特的飲食方法。用適當的中藥、食物和適量的大米同煮為粥,叫做藥粥,而用於補益身體為主要目的的藥粥叫滋補藥粥。藥粥進補療疾的學說,是傳統中醫學的組成部分,漢代醫聖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其中就有很多米藥同用或病後食粥的經驗,實為使用藥粥的先驅。唐宋以後,歷代醫家對藥粥的應用逐漸廣泛,對藥粥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到了明代,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本草綱目》中又收載藥粥方62首,其中包括許多滋補藥粥。在清代,研究藥粥的醫家和養生家就更多了,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黃雲鶴的《粥譜》等書中,均載有大量的滋補藥粥。食粥可以長壽,可以防病。養生名著《老老恆言》中說:“每日空腹 ,食淡粥一瓯,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其老人養生的方法是每日清晨空腹時,食淡稀飯一碗。宋代大詩人陸游專作《食粥》,其詩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壽逾八秩,可見其食粥的補養之效。
老人保健 補粥調理
俗話說,多壽多福。在我國民間,人們也有食藥粥以補養身體的習慣,還有專門開粥店的。對於老年人養生保健來說,吃些補粥較為適合。補粥即滋補藥粥,補粥的花色品種豐富多彩,且季節不同,品種有別,功用各異,如春天吃菜粥,秋天吃藕粥,冬天吃羊肉粥,現在的夏天則吃綠豆粥。
現代名醫沈仲圭先生,早年在上海,見民間小食店中有羊肉粥出售,吃後他深有體會地稱贊說:“羊肉粥價廉而味美,此平民冬日之食補妙品,體弱之人日進一瓯,不稍間斷,開胃健力,得益非淺。”在我國南方的廣州,補粥風味獨特,名目繁多,有豬骨粥、八寶粥、糯米麥粥等。地處江南的杭州,市民也有晨起食粥的習慣,而現在走在街上,也能看到不少專門的補粥店了。我國歷史上的不少名流也喜用補粥以養生益壽,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愛吃“豆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說:“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能,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著名作家姚雪垠青年時體弱多病,到了中年身體才逐漸好起來。他年過七旬時,每日還能寫作和讀書在十個小時以上,血壓不高,心髒無毛病,從不失眠,雖然記憶力不如以前,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不衰。他總結自己的養生經驗,其中的一條是生活有規律,不吃過量之食,喜歡食粥。他說:“晚飯我吃得較少,而且喜歡喝點稀飯,不管大米、小米稀飯或玉米糁稀飯都喜歡。”
補粥之所以受到老人們的青睐,其主要原因是補粥有助於老年人的保健長壽。補粥實際上是藥補和食補的結合,藥物與米谷配伍,同煮為粥,相須相使,起到協同作用,收到藥物和谷物的雙重效應,其補養之力更大。如老人夏天吃些的扁豆,對腸胃頗有益處,因為白扁豆可健脾益氣,解暑化濕,若配合粳米煮粥,則更增強了健脾養胃的功能。補粥的養生長壽作用十分明顯。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多種器官功能逐漸減退,及時選用一定的滋補藥粥,可以延緩髒器的衰老,控制老化速度,達到攝生自養、延年益壽的目的。如肝氣虛者,可選枸杞子粥以補肝;心氣不足者,可用桂圓肉粥以養心;脾氣虛者,可食紅棗粥健脾胃;腎氣虧損者,可吃核桃肉粥以壯腎;肺陰虛者,可選百合粥以潤肺等。確實,在日常三餐中,如能合理選吃一些補粥,對增強中老年人的體質,提高其抗病能力很有幫助。許多補粥能起到預防老年病的作用,如胡蘿卜粥有助預防老年高血壓的發生,玉米粉粥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補粥還適用於老年慢性病的調理,如患慢性腹瀉的老人,可常吃些山藥粥、薏苡仁粥;若老人腎虛腰痛又兼有脾虛腹瀉時,則可食用山藥栗子粥,因山藥健脾,栗子補腎,兩者煮粥,可取健脾補腎、和胃理腸之效,既治腰痛,又止腹瀉。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