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雙方是膽結石“病友”,孩子“遭殃”幾率本來就高,再加上零食當飯吃,最終膽結石找上7歲男孩小明,只能手術切除膽囊。日前,小明通過微創手術切除膽囊後,已康復出院。
長期吃零食吃出了膽結石
小明平時不好好吃飯,零食不離口,一到吃飯時間就不想吃。家裡人覺得小明跟同齡人相比,個子差不多,營養跟得上就可以了,然而前段時間,小明突然覺得肚子疼。開始還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沒想到在中大醫院檢查發現,膽囊裡分布著數粒結石,大的結石已有2厘米左右。
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程張軍副主任醫師介紹,根據家長對孩子日常飲食的描述,小明患上結石可能與他長期吃零食有關。不規律的飲食,既打亂了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響膽囊的收縮和膽汁排出,膽汁黏稠度增加,易引發膽石症。孩子愛吃糕點甜食、精米細面,不吃粗糧蔬菜。這就會致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高,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也隨之上升,從而促發膽結石形成。再加上孩子父母均有膽結石的病史,遺傳因素也是小明患有膽結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8種“吃貨”易“吃”出膽結石
膽結石是我國外科常見病,成年人發病率約為10%,其中有膽石症家族史,4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發病率在20%以上。除了遺傳因素,膽結石的形成還與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也可以說部分膽結石是“吃出來的”。
NO.1:愛吃“大油”
長期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容易使血脂(老百姓俗稱,血裡的油)水平過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為血脂的一部分,膽固醇的水平也隨之升高,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過於飽和,就容易析出膽固醇結晶,形成結石。
高脂肪食物主要有:動物油脂,如豬油、羊油、牛油等。
高膽固醇食物主要有:奶油、蛋黃、動物內髒、魚子和豬腦羊腦等。
NO.2:酷愛甜食
喜愛甜食或過量攝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會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造成膽汁內膽固醇、膽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間比例失調,有形成結石的危險。
NO.3:不吃早餐
長期飲食不規律,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濃縮的膽汁在膽囊內淤滯時間過長,也會使得膽固醇沉澱析出的幾率大大增加。
NO.4:“食草動物”
長期低脂肪飲食其實也是膽結石的不利因素。
低脂肪會影響機體對營養的吸收,造成膽汁缺乏及營養不良,引起膽結石。當維生素E和維生素A缺乏時,亦可能影響膽固醇代謝而導致結石形成,這也是膽結石不可忽視的誘因。
NO.5:不愛喝水
平時不太愛喝水,或者飲用含鈣鎂離子較多的硬水,膽汁濃縮也容易生結石。
水的硬度與其所含鈣鎂離子的多少有關,含量高的稱之為硬水,反之則為軟水。水質的硬度還與水的來源有關,來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礦泉水,溶解地殼內有益於人體的元素(鈣、鉻、鎂、錳等)較多,屬於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類元素較少,故稱軟水。
NO.6:吃避孕藥
長期口服避孕藥者,患膽結石的風險比正常人高2倍。這可能與性激素有關。因為婦女體內的性激素對膽汁的化學成分和膽囊的收縮功能起一定作用,可促進結石的形成。
NO.7:胖紙
肥胖患者,他們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容易生成結石。
這類人減肥亦不能減得太快,否則可造成減肥後大量脂肪消耗,膽固醇生成增多,使膽汁中的膽固醇明顯增加,並析出和沉澱,造成膽汁淤積和結石。
NO.8:糖尿病、肝硬化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膽汁成分改變和膽囊收縮異常,膽結石的發病率也明顯比正常人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