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養生,重在補虛。但對於無病也不虛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藥物,他們的養生以非藥物為主。
·中醫強調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症患者是不能吃補藥的。而虛症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不分虛實諸症,亂用補藥,只能越補越糟。中藥滋補大忌就是不辨體質隨意進補,盲目跟風。
補藥人人都能吃?對於不需要的人就是
中醫有“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一說,意思是補藥吃錯的時候,病人不會怪醫生,他們仍舊會覺得給他們開補藥的醫生是體諒病人,甚至是醫德高尚的好醫生。但就算是用瀉藥治好了病,開瀉藥的醫生也很難討得好,他們顯然比開補藥的醫生捨得對病人下手……
可見,補養和補藥被國人賦予多高的禮遇!特別是當養生成為時尚,保養成為話題的現在,補養藥的使用更是日趨普遍,甚至有從醫院、藥店走向家庭、餐桌的趨勢。
但是,即便是一個身體有所虧空、虛損的病人,能自己說清到底虛在何處?到底適合哪種補養藥嗎?除了醫生之外,你是否僅憑他人的經驗或自己的印象隨便吃過滋補的中藥呢?
你是不是過分依賴藥物了?
有時只要一感冒、發燒,到醫院肯定就給打點滴,好像不打點滴,這個病就好不了。我們常說:是藥就有三分毒。藥是不能亂吃的,醫也是不能亂投的。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過分地依賴醫生和藥物,這是一個誤區。老百姓說:人是吃五谷雜糧長大,可不是吃藥長大的。五谷雜糧是養人的,沒有說誰生下不吃東西,就吃藥,只吃營養素就能長大的,這樣是不行的。
中醫有種說法,叫“有病不治為中工。”醫生的水平有高有低,十個病人治好八九個是上工,治好五六個是中工,治好兩三個是下工。如果有病不治,好的幾率占一半,就相當於中工的水平。這是告誡患者有了病不要亂投醫。
現在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大家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對健康問題也就越來越重視了。這既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
西藥的“毒”是什麼?
我們怎麼謹慎地對待醫和藥呢?有句話叫作“是藥三分毒”。這個毒有兩種含義,西醫講這個藥有毒性,那個藥有毒性,是從分析的角度講,吃了這個藥以後,它對哪些髒腑、組織會造成損害。
西藥的作用很明顯,它的化學成分告訴你就是什麼,都是批量生產的化學藥物,藥物的成分很明確,副作用也很明確,說明書中告訴你非常清楚。如果要想使用西藥,一定要嚴格地在西醫大夫的指導下去使用。
中藥也不可濫用,不對症的就是“毒”藥
中藥的“毒”,是指有偏性的東西。中醫在臨床上使用的所有藥物,都具有較強的偏性。
中醫講藥食同源,因為“物得天地之偏氣”,凡是偏性比較大,用來糾正人體偏性的,都可以做藥物,如麻黃、人參、附子、大黃等。
相對來說,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麥、稻米,雖然也有不同,但總體是平性的。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棗、川椒、桂皮也都是藥物。
中藥同樣有副作用,吃的食物或藥物本來是糾正身體的不平衡,但如果吃這些反倒使身體產生不平衡的話,就是“毒”了。
所以,中醫無論采取瀉法還是補法,都應該弄明白中醫在怎麼治病,如果一味地跟著西醫的思維走,中藥在你手中就是毒藥。
比如說,人參好不好?好!但是看給誰用。人參之所以叫藥,不叫食,就是因為它的藥是偏性的。
總的來講,人參有很強的補氣作用,可以補虛養氣,但如果給年輕人吃,他本來身體裡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參肯定就流鼻血,你說它是藥,還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藥,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專家提醒,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慎重。
吃補藥不如去運動
事實上,虛弱的體質並不會因為“進補”而好轉。合理藥補,先問脾胃。由於脾胃被藥塞滿後,運化就會出問題而虛不受補。中醫常說,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功能的興衰都與脾胃密切相關。
無論食補、藥補,人體都必須經過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將導致體虛還不能進補的惡性循環。有人形容健康人體狀態就像走得很准的鐘表,沒有必要人為地干預它的運行,切不可做那些“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傻事。
正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曲黎敏所說的那樣:“不要整天想著吃魚翅、燕窩去補,還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讓氣血流動起來,經脈都通暢了,吃窩窩頭都補。這才是正確的‘補’的原則。”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