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養生攻略:從飲食、作息等做起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為悶熱潮濕的日子,這段時間容易出現口淡乏味、飲食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狀,即民間百姓說的“苦夏”。此時要尤其注意調養,安排好作息,清淡飲食,做好心理調節,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一、清淡飲食 三伏天飲食應以宜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新鮮瓜果蔬菜,不食隔夜和反復烹煮的食物,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苦瓜、苦菜、苦荞麥等苦味食物,以及荷葉、西瓜、蓮子、冬瓜、扁豆、薏仁等食物,均有助於解熱祛暑、健脾開胃,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天氣酷熱,出汗較多,易耗氣傷陰,故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切莫貪涼 空調在夏日裡不可缺少,但長時間置空調房內,易導致多種不適。因此,開放空調也要適時通風透氣,室內溫度宜控制在26℃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小孩孕婦,以及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更需注意,避免冷風直吹身體,護好頸、背、腰、腹、腿等部位。大汗時不要洗冷水澡、不要立刻吃冷飲。
三、適度運動 三伏天體能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劇烈運動方式都應量力而行,可適當選擇以下較為緩和的運動方式。
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舒展、體溫恆定、不易中暑。
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
3)太極拳:打太極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五髒六腑之間血液流動,有助於振奮精神,但運動宜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並適當補水。
4)靜坐:端坐、閉目、吞津、叩齒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活血通絡。方法:兩臂自然下垂,放腿上,雙目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連續3次以上,上下叩齒10-15次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功效。
5)熱水泡腳:伏天後出現的四肢乏力、渾身酸軟、汗出過多、粘膩不爽、口味寡淡、腹脹不消化等症狀,根本原因是濕邪過重,而對付濕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熱水泡腳,可以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功效,若在水中加入威靈仙(除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