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抑郁症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發病率約為11%。雖然抑郁症的治療隨著科學的進步也提高了不少,但不少抑郁症患者用藥常存在一些誤區,極大地影響了療效、甚至帶來毒副作用。
這些用藥誤區主要有:
誤區一:經驗用藥
有的抑郁症患者看別的病友治療效果好,或者聽別人介紹某種藥物治療效果好,就跟著別人服用,根本不遵守醫囑,也不向醫生咨詢。
其實每個人對抗抑郁藥物的治療反應大不相同,性別、年齡、身體情況、病症首發或復發、以往及目前用藥情況,甚至患者及家屬的喜好及經濟能力都會影響治療方案。
所以,患者及家屬應與醫生做好溝通工作,量身訂制治療方案來保證最佳療效。
誤區二:隨意用藥
不少抑郁症患者用藥比較隨意,常常不規律服藥,要麼減少劑量,要麼漏服藥物,一旦幾天不見效果就自行停藥。抗抑郁藥常在足夠劑量下服用4—6周才能見效,在8—12周內病情才能得到改善,所以服用劑量不足、漏服都會導致療效不佳,浪費時間和金錢,延誤病情。
患者本人可能受病情影響無法保證這點,此時家屬應加強督促,比如上好鬧鐘,把相應劑量的藥物提前放入藥盒,每次看患者服下。
誤區三:多藥聯用
不少病人和家屬錯誤地認為用藥種類越多治療效果越好、顯效的時間越快,因而采取多種藥物一起服用。
其實,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抗抑郁藥並不會有相應倍數的功效,反而可能增加毒副作用產生的幾率。一般只有在足量、足程治療和換藥治療無效時才考慮聯合用藥。
誤區四:超量用藥
一些患者為了盡快減輕痛苦,不聽醫囑,或者錯誤理解醫生所說的足量用藥,開始就大劑量服用。足量用藥並非是一開始就足量,不代表使用的藥物劑量在全程中都是一定的,而應該以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這樣可以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避免患者對服藥的抗拒。
誤區五:害怕用藥
一些患者過分關注藥品說明書,看到說明書上諸多的藥物不良反應,還沒有用藥就被副反應嚇倒。往往剛剛出現副反應,就聯想到藥物中毒,把藥物副作用當成毒作用,害怕吃藥以後不但治不好老病,反而增添新病。
加之抗抑郁藥物的起效比副反應“跑”得慢,一般在持續服藥14-20天以後才會出現療效,而一些藥物副反應如惡心、厭食等卻從一開始吃藥時就已顯現,因而害怕用藥,不接納藥物副作用,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誤區六:見好就收
一些患者和家屬對抑郁症的認識不足,認為症狀好轉了就是痊愈了,加之錯誤地認為抗抑郁藥物副作用大、價格昂貴,往往症狀緩解後馬上停藥。
殊不知,抑郁症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突然停用抗抑郁藥易導致抑郁反復,病情加重;而且突然停用抗抑郁藥易產生撤藥反應,如頭痛、睡眠障礙、惡心、易激怒等。
一般來說,抑郁症的治療包括急性期、鞏固期、維持期三個階段,在急性期治療後,還應保證鞏固期、維持期兩個階段的治療,不能見好就收。
對於初次發病,藥物在服用2—3周後開始起效,6—8周後則可以讓患者恢復到正常的情緒狀態,這兩個月為治療期,之後繼續服藥6—12個月來鞏固療效,如果病情一直穩定,就可停藥;若治療結束後病情再次復發,則鞏固期需要2—3年;如果發作3次或3次以上的患者,就要終身服藥。
抑郁症患者了解了正確的用藥方法,才能避免病情反復發作,及時使抑郁症病情得到治療。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