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護理

你是“教育狂”式的父母嗎?

  一代有一代的夢,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現在的孩子們則成了一台考試機、一台成人夢的復印機、一張鋼琴凳、一雙紅舞鞋、一只小青蛙、一支油畫筆,反正想讓孩子是什麼,孩子就得變成什麼。惟獨不是父母自己。

  現在的家長過去是由父母帶大的,現在的孩子則是在幼兒園和學校裡長大,孩子過早掛上月票或騎上山地車,奔波在城區街道上,從一個封閉的圈子再鑽入另一個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課就像狼在追羊,不僅使他們沒有玩的時間,也減少了與成年人交往的機會。而傳媒、電視給孩子的信息,明星對他們的影響,卻遠遠超過父母。孩子基本上與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離了,爹媽在干什麼他們並不清楚,也不了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於好奇,父母才偶爾帶他們參觀一下自己的工作場所,只是出於禮節,才去見見祖父母。正是周邊環境的封閉,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習氣。

  當年父輩們80%都是自己去上學,現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學。為了讓孩子能遂父母的願,家長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費和支出的意向上,為孩子的開銷或孩子的選擇意向竟占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們由於“出了血”,一不如意就沖孩子大吼大叫:競爭,競爭,否則掃馬路去!孩子們則根本不當回事,心裡在嘀咕:你也沒混出息。兩代人的沖突,好像他們面對的不是同一個時空,也不是同一個社會。與上代人相比, 今天的孩子簡直太不幸了,孩子從小就進入一個太緊張的時代。大人們只是想著孩子小學要擇校,中學要重點,大學要名牌,一路殺過去,出國、留學、找個好工 作。可人們似乎忘了,他們還是孩子,他們要玩,要歡樂,還要聽故事。

  在一項對上海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中小學生的學習時間過長,平均作業量超過國家規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學生除了上6節課之外,還要完成教師、家長布置的作業,加上參加學校夜托班、提高班、家教輔導班等,共計454小時,人均每天學習時間總計為1054小時,大大超出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學生每天學習時間6小時的規定。

  家長不管自己是什麼職業,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讀點兒書。學生家長的普遍心態是:與其讓孩子閒著做其他事,不如讓他們多做功課……孩子做其他事,家長不放心,只有做作業,家長才放心。

  時下,許多家長對自己沒那麼多的緊迫感,對孩子倒是憂心忡忡。他們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制訂了龐大的五年或十年“規劃”,遠遠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他們照樣強行實施他們的教育計劃。我們把這種家長叫做“教育狂”媽媽和“教育狂”爸爸。結果導致中小學出現了“三過”現象。

  1、過度競爭。現行教育體制具有明顯的精英教育特征。這一體制的主要特征是:認為天才兒童以一定比例存在於自然人群中,從而整個學校制度被發動起來,兒童從入學起就被用“天才兒童”的標准進行層層篩選,從高等教育到基礎教育,教學內容被層層下放以期提高教學要求的水准。整個課程體制也表現出單純面向升學的特征:片面注重“尖子率”、“競賽得獎率”、“升學率”等等。於是,學生的學業競爭異化為考試分數的競爭,各個學校以升學考分爭高低,畢業班由精兵把守,中低年級加強“備戰”,大小測驗、考試過於頻繁,致使學生苦不堪言,造成當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與此同時,激烈的競爭、人際關系的淡漠、環境污染,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孩子們在享受父輩們幼時從未享受過的豐富的物質及精神產品的同時,也正在承受著父輩們想象不到的精神壓力。

  他們從踏入小學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而學校、家長傳統而片面的教育觀念,以分數高低論英雄、以升學率高低論優劣的不適當教育觀念,嚴重妨礙了教育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這種過分關注智育和分數,實際上是剝奪了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不正常的生長環境。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