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有坐不注做事拖沓、不易與周圍人相處、見到陌生人就很畏縮、害羞或是罵人、打架、不完成作業、不遵守紀律等不良行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家長如果不及時給予糾正和矯正,這對小孩子將來的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那麼家長在糾正和管理孩子不良行為時一般應采取怎樣的策略呢?
不良行為一:發脾氣
對策:“隔岸觀火、走為上”
多數家長都會碰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兩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時。一般來講,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每個孩子養成發脾氣習慣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僅僅是因為過度疲勞或受了刺激。但不管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家長都必須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毫無意義的,發脾氣也不能幫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責任。
幫助孩子擺脫發脾氣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其置之不理。因為孩子發脾氣的目的是想得到家長的注意。如果家長不理他,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沒有什麼用。除此外,家長也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勸說,當孩子不再發脾氣時,家長也要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良行為二:毀壞東西
對策:“偷梁換柱”
孩子毀壞東西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孩子毀壞東西往往都是無心的,僅僅是因為他們精力過剩,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很想弄清楚某件物品的工作原理和材質,於是他們就將物品拆開來,並不是想損壞,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再弄好而已。
對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行為類型來選用策略,一是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玩具或是過於復雜的玩具;二是約束過分好動的孩子,在家裡劃出不允許孩子隨便出入的范圍,同時也獎勵孩子的小心行為;三是可以給孩子找一些替代物。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