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秘招之:
1. 保持自信
首先讓自己相信謊言,或說服自己你並沒有撒謊。這需要很強的意志力,你得下意識地欺騙你的潛意識你並沒有撒謊,同時保持鎮定,對自己說“事實就是如此”(最好別用“這不是謊言”,因為較之否定句,肯定句更有積極作用)。
其次讓部分謊言成為事實,這招能讓你專注於事實,從而鎮定下來。一旦你說服自己謊言是事實時,你的皮質醇就被抑制了,伴隨而來的生理反應,諸如緊張、心跳加速、脈搏變快、出汗、口干舌燥、臉紅、發抖、聲顫等也會被抑制。
一般以添油加醋和隱而不報的方式撒謊要更容易些,因為裡面至少還有些真實的成分。但要撒一個赤裸裸的謊言,那就困難多了。正因如此,許多撒謊的人才會盡量控制對話,只說真實的那部分。
大多數人內心還是願意做個誠實人的,沒人喜歡撒謊(除非你是個反社會的人),就連恐怖分子也不喜歡謊話,他們寧願隔空喊話:“我們今夜要襲擊你們的收容所,丑陋骯髒的美國佬!”
2. 規避細節
言多必失!避免細節!大體說說即可。
言多必失對審訊員而言就是常識,我也經常拿來告誡自己的學生,強調詳細信息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是雙重的:首先若細節就在供詞裡,那它會給審訊員發現謊言的優勢,因為記住細節並不簡單,尤其是編造的細節。
其次,細節的缺失本身就是很明顯的標志,這意味著人們要麼還不知道詳情,要麼就是試圖掩蓋事實。如果一個審訊員忽略了細節,他將無法察覺謊言,亦無法從拘留犯的謊言中提取出真相。你可以通過盤問謊言中的細節解開謊言,因為通常撒謊的人事後記不住說過的細節。
為了不讓自己陷於不利局面,高明的撒謊者會避免給出詳情。同時,他們會提供令人迷惑、模稜兩可,需要進一步質問解釋的信息。
這會激怒監聽人或提問者,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根本得不到相關訊息。如果監聽人或提問者受挫了,那說謊的人實際上已開始占上風了,他們保持鎮定,通過“我注意到你變得沮喪或生氣……”之類的話,來控制話語權。
撒謊的人用現在時來制造謊言,因為這些壓根就沒發生過。在被詢問謊言裡的事情時,他們可能會疏忽,依然用現在時來陳述。這種明顯的言語欺騙可騙不過審訊員。
所以你要真想成為專業撒謊家,記著言多必失,提供大概就好。在第十章中,我會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3. 策劃+准備
預測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以及你能提供的答案。
撒謊的家伙回答問題時,會盡量不那麼啰唆,但卻經常適得其反,一旦他們開始漫無邊際地亂說時,謊言就比較容易揭穿了,肢體語言辨識專家詹妮·德賴弗稱之為“含糊其辭”。
比如,撒謊者傾向在他們的供詞中提供不在犯罪現場的證明或做人品證人,而拒絕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美國前國會議員安東尼·韋納和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就是因此而聲名狼藉的。看看他們的例子:
大家可以看看福克斯新聞頻道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發布的一段視頻:國會議員代表韋納針對“艷照門”事件作出的辯護。
記者:“……情況並非如此……你說,一張猥亵照從你的推特賬號上發給了一個大學生,請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從你的推特賬號上發出的……是你發的,還是不是你發的?”
韋納: “如果我正在四萬五千人面前做演講,結果後排有人用餡餅砸我,或大聲辱罵我,那別指望我會花演講的另外兩個小時來回應那個餡餅或羞辱言辭……”
記者:“你只需要說‘不是’就行了。”
我同意記者的說法,直接說“不是”就行了。但他不能這麼做,因為那樣的話,就等於在電視上向記者說謊了。他當然也明白自己不會也不能說“不是”,他不能告訴每個知道他分明說的就是“是”的人“不是”。
你是不是覺得他的公共關系助手早該好好教他說一下“餡餅故事”。難道真的有人會從坐著四萬五千人的屋子後排拿餡餅砸他?我可不認為那個餡餅能扔到發言席上,雖然只是一己之見。這種“餡餅故事”就是韋納說的不知所雲的話,他不過是要借此轉移別人的注意力罷了。
現在來看看克林頓總統在莫妮卡·萊溫斯基桃色事件上的供詞:
記者:“如果莫妮卡·萊溫斯基說您在總統辦公室摸了她的胸,那她有沒有說謊?”
克林頓:(停頓)“讓我來解釋一下這件事……”
記者:“我真正需要知道的是總統先生——有沒有,您沒有在先前的基礎上回復,也不計劃作答嗎?您知道我們只有四個小時,您的答語實在是太長了。”
克林頓:“我知道……你們接著問。”
記者:“問題是,如果莫妮卡·萊溫斯基說您在總統辦公室摸了她的胸,那她有沒有說謊?”
克林頓:“那不是我的印象,我的印象是我跟萊溫斯基小姐沒有性關系,關於這點,我還是維持之前的陳述。”
比爾·克林頓跟安東尼·韋納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就是不能說“沒有”。難道你沒注意到他們只需說“不”就行了嗎?然而他們愣是不說!為什麼?因為人們天性並不喜歡撒謊,更不想在電視上對著陪審團和數千名觀眾撒謊。
所以如果你不想因謊言受懲罰的話,那就對是或否的問題回答“是”或“不是”吧。第十章裡我會進一步談到撒謊者在回答是或否的問題上的無力感。
4. 與肢體語言保持一致
這或許是撒謊中最難搞定的一步了。
為了讓言行一致,也就是說你的肢體語言與你撒謊時正說的話得相匹配,你必須清楚自己不說謊時的基線行為是怎樣的,而除非有會讀肢體語言的人來告訴你,你不撒謊時肢體語言的樣子,不然你八成不知道自己的基線行為。
我會在第八章就解讀和建立人們的基線行為做詳細解說,這是我解讀肢體語言五步法(R-E-B-L-E)中的第三步(B)。你的基線會告訴別人正常情況下,你的眼睛、身體、聲音、演講模式、面部表情是什麼樣的,同時通過基線還能確定你在某種狀況下最可能出現的生理反應。如果你不是專業撒謊家的話,撒謊時就會表現出行為不一致,即我們所說的破綻、馬腳。
最後,你需要知道撒謊的人總試圖說服別人相信他的話,而說真話的人只是傳遞信息。
如果某人很賣力地要說服你相信他的話,比如昨夜他在家,並沒跟朋友一起出去,或者對隔壁發生的盜竊事件他一無所知,直覺會告訴你別相信他。這時,你當然可以相信直覺,但不要匆匆就做出判斷。在這本書中,你會同時學到獲得真相和暫時不說穿事實的方法。
撒謊是困難的。或許你自認還算擅長撒謊,但我保證你甚至會在毫無感知的情況下洩露真相。撒謊時抑制皮質醇尤為困難,因為你會緊張。即使我們都說謊,但多數人還是更喜歡誠實待人,同時也想他人能以誠待己。
我們更容易喜歡有吸引力的人、微笑的人、音調輕柔的人,因為這些人好像更值得相信、更強大。但我們確定的是人們依舊會嘗試說謊,就算把柄被抓住的概率很高。唉,雖說撒謊人人都不可避免,可讓別人來聽一通謊言確實是不厚道的事。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