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苦惱的告訴好育園,孩子不聽話,叫他(她)做什麼,孩子偏不,有時候還頂嘴。有位家長朋友哭著說,孩子小的時候很乖的,長到五歲的時,開始漸漸不聽話,甚至出現毆打父母、爺爺奶奶,有時,說他一句就不耐煩的說,“你給我滾”。一聽到這樣的話,心都要碎了。
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什麼叫威信?
簡單地說威信就是威嚴與信用,嚴而有信,信輔以嚴,有些家長以為威信就是威嚴,所以經常發脾氣。雖然現在家長使用暴力的現象不算泛濫,但訓斥孩子的現象卻是司空見慣。還有父母以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實正好相反,要想有威首先要有信用。
家長朋友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威信的來源不是靠高壓、威懾得來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乃至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
首先,父母必須品行端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後又一套,在外面一個樣子,在家裡又是另外一個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應當做到。孔子講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自身的行為就是無聲的命令,是真正的權威。
其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國古代就有曾子殺豬取信於小兒的記載,也有孟子母親為了說到做到,不欺騙兒子而買肉的故事,這些故事既說明了說話算數,說到做到是父母必須具備的素質,同時也說明了講誠實,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擁有威信的重要條件。
再次,父母要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高興要適度,生氣要得當,不要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而影響正常面部表情和說話腔調;更不要喜怒無常,一會兒逗笑孩子,一會兒又打罵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與愛戴的,因而也樹立不起威信。
第四、父母一致,紅臉、黑臉要不得。教育時,口徑要一致,提前想好策略,不能父親教育孩子,母親抱著孩子哭聲淒厲,“你就先打死我好了”,或者爺爺輩長輩出面維護。還有就是,懲罰之後一定不要讓孩子看出你的不忍,不要馬上去勸慰,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落淚和自我懲罰。懲罰要讓孩子感覺到一定的壓抑、挫敗和沮喪,要讓孩子留下十分不願重復、極力避免的經驗,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從中吸取教訓。
第五、體罰是“核武器”。 頻繁使用武力,造成“窮兵黩武”,就失去了震懾威力。
第六、嚴與愛結合。這點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挺難。平時我們對孩子的管教還是相對比較嚴格的,只要發現他有什麼小錯誤,就會正面批評引導。但批評完了會告訴他,批評的是他的錯誤,而不是他,他還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小寶貝。實際操作中,一定要跟孩子講清這些方法樹立威信要不得,家長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規避:
1、高壓政策。也許,孩子可以屈服在你的淫威下,因為皮膚身體的痛苦,而不敢有異議,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沒有解決事情的本質,孩子要麼唯唯諾諾,誠惶誠恐,經常處於恐懼不安的狀態中,不敢去想,不敢反抗;要麼成為雙重個性的人,當面一套,背後有一套。
2、以威立家。孔夫子說,小人和女人難養啊,太親近了,就沒大沒小,太疏遠了,就心懷怨恨。有些家長覺得自己不能喝孩子一起“嘻嘻哈哈”,要保持威嚴,從不主動接近孩子,總是力圖使自己離孩子遠一點。很少與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愛好、興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3、寵愛,甚至溺愛。對孩子嬌縱溺愛,對其逞性和乖張脾氣姑息遷就。不給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應,一概滿足,導致孩子任性妄為,形成驕橫執拗的性格。
4、“誘”教,賞而不罰。一個國家講究賞罰分明,有些家長甚至賞而不罰,以愛撫獎賞作為孩子的教育手段,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愛撫或滿足不了其需要,就會對父母產生不滿、憤怒和反抗的情緒,使孩子變得任性、驕橫、不講道理。
科學的家教,是孩子成長的階梯
【微型檔案】
2004年7月,江蘇贛榆縣高中“奧數班”的李方柏、李方楠兄弟倆分別以681分和663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錄取,李方柏還以數學滿分成為全省單科狀元。
兄弟倆的父親李道路、母親居延彩都在贛榆縣龍河鄉直中學任教,他們的家教總是與眾不同。
一
從教學中,李道路發現,有礙學生學業的重要因素是習慣、興趣和生活能力。因此,從兄弟倆懂事起,他就注重培養他們各種相應的能力。
在李家,孩子的啟蒙教育不是認字、識數、背古詩,而是教他們洗臉洗腳穿衣服、端碗拿杯用筷子,有意識地在這些生活瑣事中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剛學會走路,爸爸媽媽就讓他們自己盛飯、洗水果。三四歲時,又試著讓他們自己到學校食堂買飯菜。開頭幾次由母親帶著,教他們怎麼排隊、怎麼買飯買菜、怎麼付飯菜票等等。小哥倆覺得"挺好玩",自然是樂此不疲。幾次下來,他們有了經驗,每天早餐時,一個端盆買稀飯或豆漿,一個提籃去買饅頭、油條。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李道路夫婦可謂無處不放手:不論上幼兒園還是上學,父母從來不接送,每次都是小哥倆手牽手去去來來;打掃房間、整理床鋪,父母也不幫忙,都是孩子們自己動手把房間收拾得干干淨淨,把生活和學習用具擺放得整整齊齊;就連作業,也是小哥倆互相檢查、共同把關。
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玩得正當,對開發智力、積累知識、塑造個性、強身健體都是很有益的。”這是李道路的體會。在方柏、方楠的記憶裡,他們美好的童年生活完全是以“玩”為主的——那時,兄弟倆經常跟著鄉下的小伙伴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蝦,常常玩得忘記了回家吃飯。對此,爸爸媽媽從不責罰他們。
就是在這樣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小哥倆和同齡的小伙伴們還發明了一些小玩具,自制了“火柴槍”、“飛镖”等。為練好“槍法”,在小伙伴中樹立威信,他們用白紙畫出圈圈做靶子,站在幾米外用自制“火柴槍”練習射擊。玩耍,不僅使哥倆的小手一天一天變巧,而且大腦也越來越靈活了,尤其是養成了勤於動腦、動手的好習慣。不論對什麼東西,他們都充滿好奇,總有一大串“為什麼”。為了探個究竟,剛買來的玩具,常被他們拆得七零八落。盡管多半難以復原,但是父母不但不責罰他們,反而寬慰道:“玩具就是買給你們玩的,拆卸也是一種玩。”
三
作為教師,李道路夫妻倆不管白天有多累,晚上都要堅持挑燈夜讀。方柏、方楠小時候,不僅喜歡在父母讀書時陪坐左右,而且常常爭著翻看他們一點不懂但又那麼吸引父母的書籍。入學後,他們自然也學著父母的樣子用心讀書了。
“小孩可塑性強,大人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對小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批評、懲罰,而是榜樣。我們從自身做起,目的是用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李道路如是說。
李道路夫婦深知,一個人的知識不是全靠老師教出來的,相當一部分要靠自學得來。因而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會使人受益一生。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學習慣,每個寒暑假,他們都為自己和孩子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和作息制度,全身心陪孩子一塊讀書,一塊玩耍。
四
“誇獎、鼓勵是孩子成長的真正動力。從他們孩提時候至今,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我們總會誇獎說‘你真棒!’像這樣的鼓勵、鞭策一直伴隨他們度過了十多年。說實話,這兩個孩子天資並不出眾,而且就讀的小學、初中也只是普通學校。他們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居中上游,並不特別突出。我並沒有把目光完全盯在成績上,而是注重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要求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課外知識的學習上,希望他們的思想能夠自由發展,興趣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多年來,我對他們的學習從不施加壓力,從不因為分數低埋怨他們、懲罰他們,一切順其自然,這讓孩子養成了輕松學習的良好心態。我知道,現在有不少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考試必考滿分,名次必爭第一,升學必進重點。其實,這樣學習就成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反倒事與願違。”李道路說。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