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老年人存在心理問題,重陽節之時,工作在外的你有沒有記得抽空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老人?
編前語:最近,你有沒有陪父母逛逛街,有沒有陪父母吃吃飯,有沒有陪父母聊聊天……又是九九重陽節,如果這些事情你忘記做了,希望你們今天和以後的日子裡別再忘了去關心你的父母。
其實,老年人的幸福不只是吃得好、穿得暖,他們還有許多心事需要你去了解,去理解。讓我們共同關注一下老年人的心事,讓您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單老人“病了”
王大娘今年69歲,老伴在兩年前去世,女兒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豐厚的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點什麼,每天常常對著空屋子發呆,還長吁短歎。王大娘真想讓女兒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幾個電話與女兒聊聊,但又怕影響女兒工作。王大娘心裡煩啊,漸漸地她發現自已胸痛、腿痛,渾身不舒服。女兒在電話裡得知母親病了,急忙請假從長沙返回長春,陪母親到各大醫院看醫生,可是走遍了各大醫院,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就是查不出病來。可把女兒急壞了,最後在醫生的提醒下,女兒帶王大娘來到心理研究所看了心理醫生。
專家解惑:王大娘其實得的不是病,而是由於孤單出現了心理問題,但又不願意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采取了一種壓抑的辦法,而這種情緒壓抑久了,就有了一種非理性表達,即軀體轉化障礙,這種情況在老人身上比較容易發生。有的老人由於極其渴望兒女的關注,在內心潛意識裡承認自己“病了”、“不行了”,甚至會尿在床上、拉在褲子裡。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想到老人出現了心理問題,要帶她看心理醫生,多關心她。
心事二:兒女過於關切 老人卻沒精神
89歲的吳老和老伴兒本來單獨住,後來,女兒買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決定將老人接回來住一段時間。兩位老人去了後趕上女兒出差,女婿生怕對老人照料不周,做了早飯給老人放在桌上,告訴老人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再起床,並告訴他們平時不要到街上去,以免車碰著。中午,姑爺又打車回家給老人做飯,兩位老人真正過起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三個月後,兩位老人回到自己的住處,原本自己做飯的老人發現自己不會做飯了。鄰居們發現老人沒以前精神了,衰老得很快。
專家解惑:這是一種老年退形性變。老年人接觸事物越少,其適應能力就越弱,有的甚至原來會做的事兒也不會做了,這就需要兒女給老人提供一個獨立生活的空間,讓他們每天有事兒可做。對老人無微不至的照料,實際上反而會讓老人認為自己老了,無用了,從心理上退出這個世界,加速衰老。
心事三:空巢老人希望有個伴兒
張大娘的老伴得了肺癌,她是在醫院照料老伴時認識趙大爺的。當時趙大爺的老伴也得了重病,兩個人同命相連,再加上同齡,自然就有很多話說。後來,兩個人的老伴先後去世,雖然雙方家庭條件都很好,但兩個老人都覺得和兒女談不來,於是就經常湊到一起聊聊,漸漸地兩位老人就有了重新組成家庭的想法。可是一說出口就受到雙方兒女的極力反對,於是兩位老人再不敢提結婚的事兒了,也不敢見面了。雙方越來越覺得心裡不舒服,張大娘每天悶悶不樂,也不聲不響,吃得也少了,睡眠也不好。後來被女兒送到心理診所時,經過醫生的疏導,老人哇的一聲哭了,“這麼大歲數了,就是不想拖累兒女,想讓身邊有個伴,哪怕有事兒了,身邊有人幫著打個電話也行啊!”
專家解惑:空巢老人都易得這種隱匿性抑郁症,表現為失眠、少言,不好飲食。老人總有一些自己的經歷和心理話是不為年輕人所理解的,老來老來就想有個伴,這個時候,當兒女的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意見,不要過於自私,礙於自己的情面。要充分考慮老人的境況,要知道物質上的滿足,並不是老人的全部需要。
老年人還有“五怕”
其實,老年人除了大把的心事外,還有“五怕”。
怕封閉 老人對社會的認知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老人不願接受新事物。事實證明,越封閉的老人衰老得越快,越認為自己與這個社會不協調,因而讓老人從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會更有利於老人的健康,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年輕人那樣熱忠於上網、旅游,那麼老人就會身心愉悅,減少疾病的發生。
怕賦閒 人在年輕時,經常希望老年時會衣食無憂,不用再勞作。但是真正老來閒下來就會發現,精神無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來,因而老了就更應該有點事兒做,哪怕幫人送送報、收收水電費,都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充實一些,減少抑郁症的發生。
怕孤單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單,沒人陪。但當今社會年輕人都在外邊打拼,很少有時間陪陪父母,這時老人應該走出來,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結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幾個能說心裡話兒的人,遠離孤單,樂觀向上的情緒會讓老人受益匪淺。
怕變故 有一句話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齡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最受不了生活中的變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讓老年人茶不思飯不想好幾天。因而一旦遇有變故,家人就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注和心理開解。
怕疾病 人老體弱,一些疾病經常會侵襲老年人的身體,患了疾病的老年人心理會變得越發脆弱,對生活失去信心,這樣壞的心情極易引起疾病的惡化,如此反復,對老年人的健康極為不利。這樣的老人,需要經常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樣才有利於他保持樂觀的情緒,戰勝疾病,健康長壽。
多和父母說說話
鄭曉華教授介紹,老年人對社會適應程度差,社會活動退縮,對本身價值認可降低,心理落差造成他們對社會新事物接受困難,老人會變得頑固、難以溝通。這時兒女要成為老人的傾聽者,不要與老人爭辯,要將自己身邊發生的新鮮事多講給老人聽,並多鼓勵老人。比如老人在排便時就該拍拍他說:“真不錯,排便總是這麼有規律,身體肯定沒問題。”這樣老人就會明白自己做得好,堅持下去,另外還要讓老人多接受新事物,多鍛煉自己,比如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什麼的。社會上也要多關注老人,比如舉辦一些老年大學等,都是關注老年人的比較好的方法。
作為兒女,要多關注老人,多寬慰老人;老年人也應主動接受社會,適應社會,在積極地走入社會中尋找快樂。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