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兒童心理

貧困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缺陷和記憶障礙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貧窮的孩子長大後伴隨著一堆身體問題。現在,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又在這份清單上添加了一項心理缺陷。

  根據近日發表於PNAS上的一項研究,兒童貧困可能在成年後造成嚴重的心理缺陷。該研究對參試者進行15年的跟蹤調查,首次表明這種心理缺陷隨著時間推移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發生。

  比起來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研究中貧困兒童成年後有更多心理疾病,包括反社會行為,例如侵略和欺凌等等。貧困孩子也存在更多的慢性生理應激和短期空間記憶缺陷。

  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是——壓力。

  “生活在貧困中將伴隨著更多壓力。每個人都有壓力,但低收入家庭,低收入的兒童,壓力更大,”本文主要作者Gary Evans說。 “父母處在高壓之下,所以對於孩子,也是一個積累的風險暴露。

  這些發現有重要意義,因為在貧困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在成年後繼續保持貧困。勵志故事總是告訴我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就可以出人頭地。然而故事往往都是騙人了。事實上,兒子的收入有40%的幾率將與他父親的收入相同。

  在這項研究中,Evans在分別在9、13、17和24歲時測試了341名參試者,他們全部為白人。

  研究人員讓成年參試者參與一款類似於“Simon”游戲,通過以正確的順序按壓四個色塊來重復逐漸復雜的聲光序列,以測試短期空間記憶。相比之下,貧困中長大的成年人回憶正確順序的能力更低。

  “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果,因為短期記憶的能力是一系列基本認知技能,包括語言和成績的基礎,” Evans寫道。

  雖然參試者是在成年之後才被進行這項測試,但其與兒童時期的貧困有很強的關聯。

  接下來,研究人員要求參試者解決一個不可能的謎題以評估無助性。在貧困中長大的成人比對照組放棄速度快了8%。之前的研究表明,長期暴露於不可控制的壓力——比如家庭動亂和不合標准的住房,更容易誘發無助感。

  此外,研究人員通過測量參試者的血壓,應激激素和體重指數來測試慢性生理應激。在貧困中長大的成年人在整個兒童期和成年期間都有較高程度的慢性身體應激。

  Evans認為這項研究有兩個意義。首先,早期干預以防止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更有效率,更容易開展的工作。“如果你不提前干預,以後干預將會非常困難,而且花費更多。”他說。

  第二,增加貧困家庭的收入是減少兒童發生心理問題風險的最有效方法。 Evans支持創建一個安全網,類似於社會保障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收入補充。如果一個貧困家庭有孩子,聯邦政府應該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補充收入來參與社會,他說。

  “不能做任何事來改變貧窮,這不是真的。問題在於政府和民眾是否願意重塑這個問題,而不是指責那些窮人,甚至更加荒謬地去責怪他們的孩子,”他說道。“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我們決定像養老和社會保障一樣重新分配資源,我們可以改變這樣的研究結果。”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