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二十一世紀人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種種挑戰,我國不失時機的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方針。在人的全面、綜合的素質中,心理素質乃是至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家長自孩子的幼年即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認知狀態和認知品質。感受新知識、新現象,並不斷將之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是未來人的一種新理念、新生活方式。它可使人們與人類文明保持同步,這也是未來人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並不失時機地讓其掌握探究新知識的方法,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各種感受。
二、培養孩子合作的社會性心理品質。孩子面對的人際環境中有家庭關系、友情關系、同伴關系等各種人際關系,家長要在孩子處理這些關系過程中加強與父母、老師、同伴的合作,使孩子形成合作意識,掌握合作技巧,並以此獲得人際關系支持和相應的人際地位。
三、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緒品質。家長要讓孩子善於表達、宣洩、體察、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感,以適應各種活動情緒的需要。在學習、游戲、生活等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情緒品質。
四、指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正確、積極的自我觀念能規范自己的行為,反之則會出現偏激行為,對年幼孩子來說,家長既要讓他們有“重要的自我”意識,也要有“重要的他人”觀念,力圖使他們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走出“自我中心”,學會關注周圍的生活中的“他人”。
五、鍛煉孩子的意志,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讓他們勇敢、頑強地面對各種困境。對於幼小的孩子,可以交給他一件力所能及的任務,並要求他持之以恆地去完成。
六、讓孩子學會建構多元的性格特質。外向性和內向性性格都有其消極的方面,一個人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應當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性格表現方式。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多元的性格特質,幫助其克服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以使其在不同情境下能作出適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