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到個別脾氣古怪的青少年,凡事與眾不同,難與他人相處。例如性格上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以自我為中心、情緒不穩、追求完美、過度緊張焦慮等。我們通常認為他們是脾氣不好的孩子。
“從現代精神醫學的角度分析,這些‘脾氣不好’的孩子中可能有一些屬於人格偏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黃悅勤教授介紹說,在青少年期,表現為脾氣古怪的人格偏離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加以矯正,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時校正,到成人期就可能發展為一種叫做“人格障礙”的精神障礙。
人格障礙是行為的根深蒂固的適應不良類型,在少年階段或更早階段即可出現,並貫穿整個生命過程。它是偏離所在的社會文化期望的、持久的行為方式或內在體驗,可以導致社交和職業功能損害或內心痛苦。患者雖無智能障礙,但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難以矯正,僅少數患者成年後在程度上有所改善,年滿18歲方可進行人格障礙的診斷。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診斷標准,人格障礙分為3組10型,包括分裂型、偏執型、戲劇型、自戀型、反社會型、依賴型等。
歷時3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北京市25所高中共計1萬多名高一年級學生進行了人格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這項由黃悅勤領導的研究顯示,高一學生中,人格偏離的檢出率女生為8.3%,男生為12.6%。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正,到成人期就很可能發展為人格障礙。來自美國、英國和德國的有關資料顯示,人群中人格障礙的總患病率為6%-15%。不同類型人格障礙的患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有所不同,如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多見於男性,而邊緣型和表演型人格障礙更多見於女性。
人格障礙的病因病理迄今沒有完全闡明。黃悅勤領導的研究發現,人格障礙的遺傳度為80%。此外,不合理養育方式和不良的社會影響也與人格偏離和人格障礙的發生有一定關聯。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