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老師,孩子一生都脫離不了與父母的密切關系,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交往心理。大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晚期階段,正好是心理斷乳的關鍵期。如同生理斷乳,心理斷乳也會給大學生帶來各種各樣的心理沖突。交往焦慮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大學生面臨著踏入成人社會,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交往心理。並在其中生存與發展的艱巨挑戰,復雜的人際關系讓不少大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那麼,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影響大學生的交往焦慮呢?若影響,又是哪些教養方式利於或不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交往心理?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進行的一項面向廣州市多所大學裡的300個本科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大學生交往焦慮的重要因素。以下3類負面因素值得關注。
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交往心理,父母會對子女表現出過分的溺愛、遷就和偏袒,會導致子女形成“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性格。這樣,子女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過分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沒有耐心傾聽別人說話,不願承擔責任,不願跟別人合作,不能融入到集體中去。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遭到大家的冷落、拒絕和孤立,漸漸地就會產生交往焦慮,總是擔心別人會不會接受自己。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如果愛孩子的方式不當,同樣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交往焦慮。
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交往心理,過度保護、干涉。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父母很容易對孩子過度地保護和干涉。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范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再者,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前途發展,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免受挫折,他們事事包辦,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完美,每一步都考慮得很周到。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父母的這種過度的保護和干涉,使子女往往很難產生對最初接觸者的信任感與安全感,這種信任感與安全感的缺乏會隨著兒童的成長而發展、延續直至變成一種對周圍的人和世界的不安全感,從而影響了其子女在成年後與他人的順利交往,導致其在交往中更多地采取回避與猶豫的態度,缺乏主動性。同時,過於依賴父母,缺乏必要的鍛煉,對自身的能力認識不夠,孩子容易自卑和否定自己,形成軟弱和缺乏自主性的特點。
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交往心理,拒絕、否認。經常受到母親拒絕的孩子在交往中可能變得膽怯、不自信,為人處世小心翼翼,惟恐遭人指責,甚至導致個性變得自卑,傾向於逃避社交以免“露丑”。由於過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刻意掩飾自己以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這些孩子反而在社交中顯得更緊張、局促、笨拙,使自己處於焦慮恐懼中。教養方式影響孩子交往心理,所以,母親應該給予子女多點支持與肯定。只有得到父母的賞識,孩子才會賞識自己,進而賞識別人,而一個真正懂得賞識自己和別人的人,就容易在交往中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也就少許多無謂的焦慮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