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家距離變電站大概100米左右,這樣有害身體健康嗎?今後會不會對育嬰不利?
你好電磁波與人體健康在地球上各式各樣的電磁波充滿人類生活空間,無線電廣播、電視、移動通訊、無線電遙控、導航、高壓送配電線等均向空中和地面輻射強大的電磁波能量。高頻淬火、焊接、熔煉、切割、塑料熱合、木材干燥、電磁理療、微波治療、微波加熱等感應加熱設備均會向環境發射與洩漏一定強度的電磁能,人類生活在這樣一個電子煙霧的海洋裡。電磁波污染電子工業問世以來,不僅使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也給人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舒適。但是各種電子產品和設備輻射出的電磁波,有時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成為重要的環境污染要素之一,並危及人體健康,從而成為繼廢氣、廢水、廢渣和噪聲之後的人類環境的又一大公害。電磁波及其分類電磁波是傳播著的交變電磁場。各種光線和射線都是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其中以無線電波的波長最長,宇宙射線的波長最短。本節闡述的電磁波是指無線電波。無線電波按波長可分為長波、中波、短波、微波和混合波;按頻率可分為低頻、高頻、超高頻和特高頻。1?高頻。即中波和短波。波長10~3000米,頻率105~3×l07Hz,如高頻淬火、熔煉、焊接、切割等感應加熱設備,高頻介質加熱設備、塑料加工、食品烘干設備,無線電廣播與通訊等。2?超高頻。即短波1~10米,頻率3×107~3×l08Hz,如無線電通訊、電視信號發射、醫療電器設備、電氣化鐵路等。3?特高頻。即微波。波長1~<0.07米,頻率3×l08~3×l0?10?Hz,無線電定位、導航、雷達等。都是人為產生電磁波的來源。電磁波污染來源我國某地居民發現室內電燈不用開關每天都亮著,一拿起電話聽筒裡面就傳出樂聲。後經查實,原來附近廣播電台的發射天線離居民住宅太近,發射出的電磁波信號使居民家的電燈、電話感應出電所致,這就是電磁輻射對周圍環境造成電磁波污染的事例。造成電磁波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城市的發展,市區擴大,建築用地日趨緊張,使原本處於郊區的大功率電磁發射台、電視廣播發射台站逐漸被新建居民區包圍;衛星通訊的發展,使得城市出現眾多的衛星地面站,有的地區發射天線過密(北京有的地區超過20座);移動通訊技術迅速發展,其電磁波信號采用直線傳播,在市區高層建築上架設許多起聯絡作用的基地台站,天線林立,形成相互間的交調干擾,還有部分架設不合理的天線對附近高層住宅居民產生電磁波污染;傳輸電力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和城市交通運輸系統使電磁污染增加;另外,家用電腦、彩電、音響、微波爐、電磁灶、無線手機、電熱毯都會輻射出電磁波,也會造成環境電磁污染。如果使用不當就對人體造成傷害,其中,電熱毯的危害尤其應引起高度警惕。電子產品或設備在空間形成的許多電磁波不僅相互干擾,使它們的功能異常,如顯示屏圖象不清晰,短波通訊線路嚴重干擾,話質下降,廣播電視信號接收質量下降,電視突然不清楚,收音機出現絲絲拉拉雜音等,而且當達到一定強度時,在無形中對人產生傷害。?電磁波對人的危害電磁波污染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但卻無處不有。人體時時處處處於一定能量電磁波輻射環境中,當其頻率超過105HZ以上時就對人體有害。電磁波輻射源的輸出功率越大,輻射強度越大,波長越短,頻率越高,距離越近,接觸時間越長,環境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空氣越不流通,則對環境污染程度越大,並且女性和兒童受危害更嚴重。電磁波會擾亂人體自然生理節律,導致機體平衡紊亂,引發頭痛、頭暈、失眠、健忘等神經衰弱症狀;使人乏力、食欲不振、煩躁易怒;還能使人體熱調節系統失調,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或降低、呼吸障礙、白細胞減少;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惡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電磁波使體內生物電發生干擾和紊亂,導致腦電圖、心電圖檢查異常,延誤疾病診斷,影響治療。由於電磁波的穿透力強,故不僅作用於體表,而且可深入內層組織和器官,往往人體還未感到疼痛,內層組織己受到損傷,它還促使癌組織生長,致使癌發病率增高。電磁波還會引起視力下降。當強度為100毫瓦/厘米2的電磁波照射眼睛時,會使晶體發生水腫,可發展成白內障,甚至會導致失明。強度為5毫瓦/厘米2~10毫瓦/厘米2的電磁波,人的皮膚感覺雖不明顯,但可影響生育和遺傳。婦女在電磁波作用下,月經周期發生明顯改變,可引起孕婦流產和基因缺陷,可增加小兒出生後癌症的發病率。長期處於強電磁波作用下的兒童,其癌症發病率比在低電磁波下的兒童高2~5倍,電磁波也是白血病、淋巴癌、腦腫瘤的誘因。高頻焊接、高頻淬火、高頻熔煉、射頻濺射、電子管排硅對接、半導體封容、短波與微波理療、微波加熱等在工業、醫療、交通等領域廣泛應用,廣播電視、通訊基站及信號發射台(塔)發射功率越來越大,各種移動通訊基站密布,天線林立,使局部空間的電磁彼強度過高。受到電磁波影響最直接最嚴重的是電視台、廣播電台、雷達通訊站(台)及發射塔周圍的居民。這些強大的電磁波(一般功率10~90千瓦),可損傷人的血液和眼睛,損傷染色體,產生畸形胎兒,甚至導致中樞神經失常。人們通過長期研究後發現,縱橫交錯的高壓線除破壞環境美觀外,由於在其周圍產生電磁場,對附近的人會產生有害影響。這主要決定於電磁場強度。人們接觸到電磁場強度達到50~200千伏/米時,可出現頭痛、頭暈、疲乏、睡眠不佳,食欲不振,血液、心血管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等。當然這裡指的是電壓在100千米以上的超高壓輸電線路,按規定一般不許從居民區通過,所以,一般人可免受其危害。而城市及居民區常見的多是電壓1千米以下的配電線路,架設在規定高度,對人體的影響甚微。1~100千米之間的高壓輸電線路,不得不通過居民區時,按規定架設高度應距地面6.5米以上。有關資料表明:電腦顯示器所發出的電磁波輻射,長期作用,會使女性的內分泌和生殖機能產生不良影響,危害生殖細胞和早期胚胎發育,對懷孕頭3個月胎兒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比妊娠中晚期要大的多。人們對手機的電磁輻射問題十分關注。盡管到目前為止,關於手機對使用者的電磁波危害,特別是致病機理尚無定論,但環保部門對手機輻射的監測結果已表明,使用手機時,局部環境有超過標准限值的強電磁波。雖然手機電話的發射功率己有所減小,但由於通話時手機天線離大腦過近(5~10厘米),長時間通話則受到電磁輻射。目前己有一些研究及報道表明,經常使用手機電話,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如頭痛、頭部局部發熱、眼痛、流淚等),由於電磁輻射對人的作用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研究也需要較長周期,所以,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應引起人們的警惕。電磁波防護控制措施為控制電磁波對環境的污染,保護人民身體健康,我國衛生部,1989年12月22日頒布了《環境電磁波衛生標准》(GB9175-88),規定居住區環境電磁波強度限制值。為防止電磁波對長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嬰兒、孕婦和老弱病殘者),均不會受到任何有害影響,對於長、中、短波應小於?10微伏/米?,對超短波應小於5伏/米,對於微波應小於10微瓦/厘米2。在電視塔與居民區之間應保持足夠的衛生防護距離。針對移動通訊發展狀況,我國北京等城市環保部門對移動通訊基站天線的架設也做出相應的規定,以防止其對環境造成電磁污染。根據電磁波隨距離衰減的特性,為減少電磁波對居民的危害,應使發射電磁功率大的、可能產生強電磁波的工作場所和設施,如電視台、廣播電台、雷達通訊台站、微波傳送站等,盡量設在遠離居住區的遠郊區縣及地勢高的地區。必須設置在城市內鄰近居住區或居民經常活動場所范圍內的工作場所或設施,如變電站等應與居住區間設置安全防護距離,保證其邊界符合環境電磁波衛生標准的要求,同時,對電磁波輻射源需選用能屏蔽、反射或吸收電磁波的銅、鋁、鋼板、金屬絲、高分子膜等材料制成的屏蔽物品,建立電磁屏蔽措施,將電磁輻射能量限制在規定的空間之內。高壓特別是超高壓輸電線路應架設在遠離住宅、學校、運動場等人群密集區的地帶;使用電腦及一些監視和顯示設備時,應選用低輻射顯示器產品,並保持人體與顯示屏正面不少於75厘米的距離,側面和背面不少於90厘米,最好加裝有效屏蔽裝置。應確保設置在市區內各種移動通訊發射基站天線高度高於周圍附近居民住宅,天線主發射方向避開居民住宅方向;特別是在幼兒園所、學校校捨、醫院等設施周圍一定范圍內不得建立發射天線。為防止電磁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應經常對居室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暢通。使用手機電話時,盡量減少通話時間;手機天線頂端要盡可能偏離頭部,盡量把天線拉長;觀察到手機信號接通後,再移到耳邊;在手機電話上加裝耳機,在目前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選擇。另外,建議每天可服用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者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辣椒、柿子椒、香椿、菜花、菠菜、蒜苗、雪裡蕻、甘藍、小白菜、水羅卜、紅羅卜、甘薯等;多食用新鮮水果如柑橘、棗、草莓、山楂等。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西紅柿、瘦肉、動物肝髒、豆芽等;通過這些飲食措施,對加強防御功能是有益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預防和減輕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電磁波輻射是近三四十年才被人們認識的一種新的環境污染,現在人們對電磁輻射仍處於認識和研究階段,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由於它看不見、摸不著、不易察覺、很陌生,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疑慮。另外,有些關於電磁輻射的報道不太客觀,缺乏科學性,以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一般的說,判定電磁輻射是否對居住環境造成污染,應從電磁波輻射強度、高度、主要輻射方位與輻射源的距離、持續時間等幾方面綜合考慮,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對人產生直接危害。設置在城市內高層建築上的通訊基站天線,如果發射功率適當,架設高度、主射方向合理,從目前科學認識水平看,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直接影響。所以,加強電磁防護的同時,對電磁波污染也應采取客觀分析、科學對待的態度,切不可人雲亦雲,不負責任地盲目誇大,造成人們認識的混亂。當然,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對電磁波污染及其危害的認識會逐漸深入,許多謎底終將被人類揭示。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