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數據稱,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目前為1.94億,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5000萬,並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全面認識和了解糖尿病的相關防治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市民對糖尿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近日,記者采訪了市中醫醫院糖尿病科杜積慧主任,她提醒市民在糖尿病治療中需要避免以下誤區。
盲目聽信廣告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號稱“包治糖尿病”的中藥,其實是誇大其詞。有的中藥能改善糖尿病的症狀,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能有效降低血糖的中藥。更危險的是,在中藥中加入某些降血糖的西藥,反而會因成分的不確定性帶來用藥安全性等問題。因此,有些患者往往最容易成為假劣藥品和廣告的犧牲品。
飲食治療中存在的誤區
“飯吃得越少越好”,這一錯誤認識使得有些患者由於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需要,造成營養不良。有的患者不吃主食,卻對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不加控制,導致熱量攝入過高,同樣不利於血糖控制。
“不吃甜的,血糖就不會升高”為另一常見誤區。市面上出售的鹹面包、鹹餅干以及針對糖尿病患者而設計的專用甜味劑食品,雖然都不含蔗糖,但它們的主要成分都屬於碳水化合物,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因此,吃這些食品也應計入總熱量之中。
“進食增加只要多吃藥就可控制血糖”也是錯誤認識。這樣做不但使飲食治療形同虛設,更會加重胰島β細胞的負擔,同時增加低血糖及藥物副作用的發生,甚至造成肥胖,非常不利於病情控制。
“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也是不對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基本達標,可以適量進食水果。不過,最好選擇熱量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梨、柚子等。進食水果的時間應在兩餐之間或睡覺之前。另一種極端的做法是長期用水果代替正餐,這樣做也是不可取的。
不接受早期聯合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如果單純用口服藥控制不好血糖水平,就應該早期聯合應用胰島素。患者出現急性並發症和嚴重慢性並發症的情況下,則必須使用胰島素。如果血糖水平特別高,特別是當空腹血糖大於14.0mmol/L時,應該使用胰島素讓血糖盡快降到正常水平,避免胰島細胞在長期高糖作用下衰竭,這就是胰島素的休息療法。
血糖越低越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關注高血糖,卻忽視了低血糖的危害性。其實,低血糖的危害遠遠超過高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經常發生低血糖的患者,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害,造成記憶下降、智力減退等,並可使心髒功能出現異常。尤其在冬季,更應警惕低血糖的發生。很多患者在冬季凌晨1-3點左右出現低血糖現象,除了出汗、心慌外,第二天晨起還會感到頭痛、乏力等不適。所以,患者一定要加強對低血糖的認識,掌握必要的防治知識。
運動中的誤區
適當運動可以消耗多余熱卡,減少脂肪的堆積,並使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對控制血糖有利。但運動量過大或短時間內劇烈運動,會刺激機體引起應激反應,反而使血糖升高,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對控制糖尿病病情是有害的。因此,糖尿病患者運動時,不但強度要適中,運動時機的選擇也很重要。一般未經降糖藥物治療的輕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空腹運動,而使用降糖藥物治療者一般在餐後1小時前後開始活動比較合適。有些使用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喜歡空腹運動,結果容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注射胰島素後運動過早,會加快胰島素的吸收,極易導致低血糖,要注意避免。
懼怕終生治療
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是終身病,需要終身接受藥物治療並配合生活方式的調整,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延緩並發症的發生。許多患者容易接受飲食控制,但不願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懼怕藥物的副作用。其實,堅持用藥是必須的,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差是糖尿病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空腹血糖達標就OK了
常規體檢中往往只檢查空腹血糖,大多數人會誤以為空腹血糖正常就沒有糖尿病了。實際上,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的後備軍(糖耐量受損)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明顯升高,因此造成的漏診率高達50%。所以,一定要重視餐後血糖的檢查。一旦空腹血糖被檢查出大於等於5.6mmol/L,就要做進一步的糖耐量試驗,若結果大於等於11.1mmol/L,又有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的症狀,那就等於說糖尿病正向你走來。
中年患者重工作不重治病
由於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提前,使本來的“老年病”光顧了許多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中年人正處在事業的高峰期,有些人患病後對治療不加重視,仍然忙於拼命工作和應酬,尤其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不去就醫。甚至擔心事業收到影響而諱疾忌醫,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延誤治療,賠了身體的老本,更別談事業和金錢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