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為家人,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到了安享晚年的時期,老人就應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康、快樂的享受晚年生活。下面就告訴大家保持心理健康的五個要點。
一個中心,是指以健康為中心。
有人戲稱:“青年人用健康換金錢,老年人用金錢換健康。”此話並非沒有一點道理。年輕人忙事業,忙家庭建設。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年輕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體魄賺前途、換金錢。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已經對社會和家庭盡了義務,作了貢獻,所以到了晚年應該不再是追求事業或金錢,而是要以健康為主題。
退休以後,老年人主要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種就是再就業發揮余熱。但無論干什麼,都應該有利於身心健康,如果與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應該去做,就要堅決糾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後,什麼事都不做,什麼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結果缺少必要的活動,很快便疾病纏身。有的老年人不太願意歇下來,為了賺錢而不顧惜自己的身體,結果因操勞過度而病倒,甚至丟掉了性命。這樣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錯誤的。實際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就是對社會和家庭的最大貢獻。
二個要點,是指潇灑一點,糊塗一點。
潇灑,即自然大方,輕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後,不再為單位復雜的人際關系所累,不再受嚴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沒有了工作的壓力,應該說已經具備了潇灑生活的基本條件。既然如此,“何不潇灑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喪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將5個子女撫養成人。晚年苦盡甘來,子女們都各自事業有成。但他仍然獨自過著清苦的日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出門捨不得坐車,晚年生活質量不高。老人逝世時,子女們卻驚奇地發現,他居然有十幾萬元的存款。人活著,當然不能完全為了物質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費實力,為什麼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寬松、舒適、豐富一點呢?人們生產勞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糊塗一點,並非說人到老年就不要學習、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塗,而是說要淡泊一點,看開一點,不為日常瑣碎事所捆擾。通俗地說,就是小事上隨意一點。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對日常生活中那些無聊瑣事斤斤計較呢?“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一點,潇灑一點,糊塗一點,會使自己生活得更輕松、更愉快、更充實。
三個忘記,是指忘記年齡,忘記疾病,忘記恩怨。
忘記年齡,是說老年人沒有必要總在心裡惦記著一個“老”字。有的人常常歎息“歲月催人老,時光不饒人”,甚至害怕過年過生日。其實,年齡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可分為“日歷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一般情況下,我們經常使用的是“日歷年齡”,又稱“年代年齡”或“時序年齡”,計算單位為年。“生理年齡”又稱“生理學年齡”或“生物學年齡”,是指從生理學和生物學角度來衡量人的年齡。“心理年齡”則是指從大腦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來衡量人的年齡。“日歷年齡”的“老”,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身體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歷年齡來與生理、心理年齡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則是老而不衰。
比如,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快樂老人——宋書如,從“日歷年齡”來講,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經82歲了。但是,如果從“生理年齡”來講,她還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維活躍,身手敏捷,活動自如。尤其可貴的是,從“心理年齡”來講,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輕人,從不看重自己的年齡和生死,整天陽光燦爛,穿著時髦,一副健康快樂的心情。
忘記疾病,並不是說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療,而是不要過度擔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難免會有病,但不必對所患的疾病過分地擔心和害怕。對常見的老年性疾病,理當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但防御過度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雖然沒有什麼大病,卻總是懷疑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而到處求醫問藥,或對照著醫學書籍自己“找病”。這種對疾病過度恐懼的心理狀態是非常有害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本來沒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來。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諱疾忌醫,積極治療就是了。
忘記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記過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總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有人說:“傷害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記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懷念’它一次,它就傷害你一次。”為什麼要自己傷害自己呢?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長壽老人的凋查結果表明,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是他們的共同性格特點。老年人要想獲得平和的心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豁達,給記憶裝一層濾網,濾去過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樂與自己相伴。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