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小鳥長大了,要展翅飛翔,遠走高飛,巢穴中再也沒有嗷嗷待哺的雛鳥一樣,在一個家庭中,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身邊相繼離開,只剩下老年一代獨自生活。這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被稱為“空巢”。
社會學者把空巢家庭分為老年空巢家庭和年輕的空巢家庭。空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體現了社會進步和人們價值觀的改變。
在我們周圍,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陽光燦爛的午後,在小區的綠地邊,或是公園的長椅上,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隨意地聊著屬於他們的話題,曬著午後暖暖的太陽……這樣的畫面會讓很多人感到溫暖和感動。
然而,這個讓人感動的畫面中,可能其中會有一位老人正在經歷著孤獨和寂寞的晚年,只是在這樣溫暖的畫面中,他的落寞可能並不容易被人發現。
在城市中,有這樣一個人群,他們已經步入人生的暮年,本該有兒女承歡膝下,享受天倫之樂。可是,成年的子女遠走他鄉,開創屬於他們的事業和生活,只留下老人守在家中獨自生活。經過了半生的操勞,辛苦養育了子女,可當子女成家立業之後,卻是老人歷盡半生勞苦之後換來的孤單晚年。可能老朋友們結伴曬曬午後的陽光是他們每天中最快樂的時光,但關上家門,面對空空的房間時,他們也許就會覺得時間的漫長。用失去雛鳥的巢來形容他們晚年的家,或許這樣的比喻有些傷感,但這確實是空巢老人真實的生活狀態。
同樣被稱為“空巢”的,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中大多數還有工作,不必每天靠曬太陽來打發漫長的午後時光,因為他們還並不老,還不能被劃入“空巢老人”的行列,但他們的確也過著“空巢”的生活。
在他們之前的生活中,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心。後來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志向,開始了離家求學的生活。他們當然願意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但他們也知道,孩子應該有屬於他自己的未來。於是,就如同他們的父輩,甚至是世世代代的父母一樣,他們放手讓孩子遠走高飛,走自己的路。留下的,就是他們不得不面對和必須要適應的獨自生活的後半生。
曾有一則公益廣告給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年邁的母親,滿心期待地准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飯,孩子們卻一個個打電話來說不回家吃飯。定格的畫面中,只有一位老人和一台閃著雪花的電視機。父母不能給予子女一輩子遮風擋雨的臂膀,只是,在離開父母的呵護之後,我們都應該同時去關注一下,這些被稱為“空巢老人”的父母們是否也同樣需要我們的呵護!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