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老人健康 >> 老人心理

建立社會機制干預老人犯罪

  老年群體犯罪,是近年國際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年人感覺與社會脫節、孤單是導致其犯罪激增的原因之一。關注老年群體犯罪,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因老齡化引起的系列問題的再度關注。

  人口老齡化,與人口出生增長率、人口性別比、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構成當前中國面臨的四大最主要的人口問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人口老化速度逐步加快,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200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比重達到7.69%,2007年上升到8.1%,預計2040年左右形成老齡人口高峰,65歲以上老年人達3.2億人,比重超過22%!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65歲以上的老者。

  中國社會,正因老齡化的迅速到來面臨不小的挑戰。

  宏觀而言,由於人口老化速度和絕對數增長快,以及人口老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等原因,使中國社會步入“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在經濟還不十分發達,社會保障體系不很健全情況下,必將導致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面臨巨大壓力,以及研究老齡化對策的巨大空白。

  微觀層面上,步入老齡階段的個體,從昔日家庭主力旁落到社會的邊緣,並且不時承受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層壓力;由於保障體系不健全,因退休、病痛等原因導致的“老來貧困”;個別老齡人因再婚等因素,導致傳統道德觀念下的老年倫理沖突;兒女不孝順,兒女外出打工導致的“空巢老人”等等,都給這個特殊群眾帶來種種心理落差,使之深感孤單、社會隔離和貧困,進而引發社會矛盾。

  老年群體犯罪,不單純是個體行為,更要分析其社會深層析原因。一段時間以來,老年群體處於被遺忘的角落,缺乏親情呵護,疾病纏身時飽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缺乏社會認同感,導致不少老年群體提早步入老年恐慌症。正如報道所說,縱火自焚者是因與再婚妻子性格不和,並且遭受兒媳婦虐待之後才心起報復,而勒死妻子的吳某,難道也僅僅為解一時之氣嗎?可以想象,二者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前者首先面臨的,是傳統道德觀念與選擇再婚幸福帶來的種種不解引發的心理煎熬,而後者,也許面臨的,是贍養比自己更加年邁老人帶來的經濟壓力、贍養義務,以及自己同樣身處“空巢”地位的焦慮。而這種壓力未經疏導,無法發洩的時候,便會以極端的方式給予回饋,進而引發“不畏罪,只畏生”的種種悲劇。

  事實上,中國面臨的龐大老年人口基數,加之尚不健全的保障體系,使得老年犯罪具有特殊的中國國情。雖然政府已經開始重視老年人生活保障等基本保障體系的建立,但同為重要的,是社會老年心理疏導機制的建立。

  建立老年心理疏導機制,需要“民政社會”的確立。政府不僅要為老年群體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需要增強老年群體的自我認知,給予老年群體心理支持,以此幫助老年群體處理自身所處的艱難境地,盡量避免老年犯罪的發生。欣喜的是,不少地方已經開始重視老年心理疏導機制的建立,通過開通服務熱線、建立心理疏導室、建立青年志願結對小組等形式,給予老年群體心理的安慰,雖然這一步尚未給予農村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足夠的重視。

  人們常說,“千金難買老來樂”。中國自古是個禮儀之邦,講究尊老愛幼,重視家庭觀念,在近代文明的沖擊下,我們是否還心存幾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善待?是否已為老齡社會的到來及早做好准備?當在年關歲末,看到有如此多的打工“游子”急切等待一張火車票,踏上回鄉探母的征途的時候,心中難免一絲欣慰!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