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平時沒什麼毛病,能吃能喝,也經常運動,發病之前,也沒有什麼不良感覺,除了有點血便。但醫生的檢查結果不容懷疑,結腸癌中晚期,醫生說,還算是比較及時,手術切除愈後還不錯,再晚點就難說了。
結腸癌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以40~50歲發病率最高,其發病率與死亡率盡管低於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但現在的發病率卻越來越高。
常見的病因
以前我國由於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與西方的不同,患者較少,但近年來有明顯增多的趨勢。
結腸癌發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確。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遺傳的原因有些病如家族性息肉病、結腸腺瘤、血吸蟲病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等與結腸癌的發生有較密切的關系。
飲食因素 高脂肪、高肉食、低纖維飲食與結腸癌發生有一定關系。一般認為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
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膽汁酸經細菌作用可生成致癌物質。
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能夠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而減少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時間,若膳食纖維不足時,是結腸癌的發病因素之一。
慢性腸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的腸癌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變的發展過程中,常可形成息肉,進一步發展為腸癌。據資料統計,有結腸息肉的患者,結腸癌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患者的五倍。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瘤,癌變的發生率更高。
早期發現結腸癌做檢查不要難為情
發現了以上蛛絲馬跡,應盡快去醫院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直腸指診及纖維腸鏡檢查,可能是發現早期直腸癌、結腸癌的有效方法。特別是交替出現便秘和排便次數增多並伴有便血,一定要盡早檢查確診。有的患者因為直腸指診難為情而拒絕檢查,這往往會錯過早期發現結腸癌的大好機會。
便血檢查
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檢查一次,可作為結腸癌大規模普查的初篩方法。大便隱血試驗還可提示胃潰瘍、胃癌、大腸息肉等消化道疾患。
內鏡檢查
包括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等檢查。有條件者從50歲開始連續三年,每年檢查一次。如為陰性,以後每四年檢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發現異常者,應進行常規乙狀結腸鏡檢查。此外還有CT、B超、超聲結腸鏡檢查,均對診斷和轉移灶的發現有一定幫助。
便秘與血便 主要的報警信號
老王的例子很值得大家注意,腸癌早期多無症狀,隨著癌體積增大和產生繼發病變,才出現症狀,如果這時才發現,大多時候已經到了癌症的中晚期了,這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
因此,平時注意一些身體的變化,對預防結腸癌是很有幫助的。其主要症狀有:
胃腸道功能紊亂、腸梗阻症狀、血便、腹塊、全身症狀(可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全身衰竭,和惡液質等)以及貧血與消瘦。
手術治療是最好方式
如果發現以上症狀,首先要積極治療腸道慢性病變,如結腸或直腸息肉、血吸蟲病、細菌性痢疾、阿米巴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病。一旦診斷明確,除晚期病例外,應及早手術治療並爭取做一期根除術。
建議
多吃蔬菜少吃肉
目前已經明確的飲食致癌因素有:
(1)結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脂肪及動物蛋白的消耗量呈正比,即高動物蛋白、高脂肪膳食易導致結腸癌。
(2)經濟發達地區結腸癌的發病率高,這主要與他們的膳食結構有關,除了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外,飲食過於精細,如牛肉、少纖維素及精制米面,即所謂“西方文化飲食”,易發生結腸癌。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產物,可能有致癌或協同致癌的作用。少纖維素的飲食可使糞便量減少,並使大便通過腸道時間明顯延長,致使糞便中協同致癌物濃度提高,與結腸黏膜接觸的時間明顯延長;致癌物質與結腸黏膜長期接觸,就可能發生癌變。
因此,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預防結腸癌的發生。
(1)應注意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糞便中致癌物與結腸黏膜的接觸時間。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