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歪瓜裂棗更好吃”的說法,但隨著種植技術的進步,“畸形果蔬是打了激素,不能吃”的觀點也在流傳。本期,《生命時報》記者專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研究員馮曉元、高級農藝師王小偉和中國科學院植物所植物學博士史軍,告訴讀者權威答案。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畸形果蔬有草莓、西紅柿、葡萄、蘋果、胡蘿卜等,其形成原因有很多種,首先,在自然情況下,溫度反常、缺水、強光等物理環境,或病蟲害、雜草等因素都會導致果蔬畸形。其次,植物授粉不良,種子發育參差不齊也會形成畸形果蔬。再次,幼瓜發育後期肥水供應不足,營養缺乏造成不同部位生長速度不一致,最終導致果蔬形狀不正常。最後,在種植過程中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不當也會導致果蔬畸形。總體來說,果蔬畸形主要是由“自然逆境脅迫”和“人為”兩種原因導致的。一般來說,對消費者而言,很難判斷自己買到的畸形果蔬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說到“歪瓜裂棗”更好吃的觀點,史軍認為這種說法比較片面,因為有些果蔬在逆境脅迫下,可能會生長速度減緩或更趨於成熟,促使乙烯更快釋放,澱粉轉化為可溶性糖類,因而口感會更甜,所以,從這種角度來看,民間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另一些生長過快導致畸形的果蔬,營養物質尚未來得及積累,反而口味寡淡、質感不佳,甚至有的果蔬在生長中,承受了不當壓力,果蔬內細胞壁不斷加厚,排列緊密,纖維變粗,組織硬化,從而導致口感變差。遺憾的是,其口感是變好還是變差無法單從外表判斷。其實,果蔬的口味主要是由種植區域、生長條件和品種本身決定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以草莓為例,日本品種的草莓一般個頭偏小、質地偏軟、口味偏甜、香氣濃郁,歐美品種的草莓則個頭偏大、質地偏硬、口味偏酸。它們都有畸形果實,但口味與畸形與否無關。另外,在營養品質方面,對於同品種果蔬,長相難看的與好看的相比,也不會有顯著區別。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的畸形果蔬絕大多數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即使不小心吃到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歪瓜”,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植物激素與人體激素在化學性質上差異相當大,並且代謝機制也各不相同,從目前已有的實驗結果來看,對人體是安全的。因此,一般來說,畸形果蔬可放心食用,但“裂棗”最好別吃。因為外皮對果實有很大的保護作用,如果其破裂,果實就可能有被許多細菌及蟲卵等污染的風險,吃了可能導致急性腸胃炎;有病蟲害的果實,還可能含致病毒素。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