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飲食 >> 飲食誤區

餐前保健 挑戰傳統觀念

  一種強身健體的新方法——餐前保健,正在成為時尚。實踐證明,這種悖於傳統觀念與習慣的方法,是符合科學的,能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餐前散步:散步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鍛煉方法。我國俗話講:“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飯後散步有益健康。但據科學分析,飯後散步,並不正確。因為餐後食物集中在胃裡,這裡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來消化食物。此時,如適當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適量地進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前即行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相應減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餐後散步,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進行過胃手術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導致心絞痛,加重頭暈,上腹飽脹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以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而餐前散步則不同,此時胃中空虛,脂肪細胞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散步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故專家主張飯前1小時進行減肥鍛煉,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續約30-45分鐘,其效果較飯後運動好得多。

  餐前小憩:睡眠對恢復體力,提高免疫力,保證健康十分重要。不少人有午睡的習慣,而傳統的午睡在午餐後進行,但睡醒後,常常發生頭昏腦脹,四肢乏力,周身酸軟的不適感。這是由於進餐後,血液湧向胃腸道,去幫助消化食物,致使流向大腦與四肢的血液減少,大腦和肢體便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養分供給,乳酸等代謝產物也無法及時排出,因而會出現上述症狀。新的午休方式是飯前睡午覺,即下班回家先吃點水果或牛奶後上床午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然後再進午餐。實踐證明,這樣午休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勞,增進食欲,並可使餐後的食物能得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

  餐前刷牙:刷牙是預防齲齒所必須的手段與措施,故人們提出刷牙次數與時間是每天刷3次,每次3分鐘。傳統的刷牙是餐後進行,其實,這並不科學。近些年來,一些牙科專家提出,刷牙應在餐前進行。這是由於齲齒的形成,主要是牙垢和食物中的糖分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的結果。當人們進餐後,牙垢已與食物中的糖分發生化學反應,酸性物質已形成,再刷牙就遲了一步。因此,只有在餐前將牙垢去除掉,才能減少酸性物質的形成,保護牙齒的清潔。此外,進餐後,特別是酸性食物會使牙齒表面的保護層琺琅質松動,如此時刷牙也極易將牙齒保護層刷掉,對牙齒的健美十分不利。所以,提倡在餐前3-5分鐘刷牙。

  餐前吃水果:許多人習慣於餐後吃水果,認為這樣可以輔助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聽起來,這似乎也有道理。但一些營養學家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餐後吃水果,日久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食物進入胃內需經1-2小時消化後,才能慢慢排出,而水果極易被吸收,不需在胃中停留時間過久,極易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如在餐前吃水果,就可使人體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因此,提倡在餐前1小時吃水果最為適宜。

  餐前喝湯:營養學證明,湯有營養醫療功能,尤其是炎熱的季節,湯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實踐證明,喝湯應在餐前,這是因為餐前先喝幾口湯,可以使口腔、食道、胃腸得到一次“沖洗”,並使之潤滑,能使食物順暢下咽。同時,也可減少一些干硬食物對消化道的黏膜摩擦與刺激,這顯然有利於消化與吸收。如把喝湯放在餐後,便無法獲得這種效果,還會沖淡消化液的分泌,並易造成胃腸的飽脹感及不適感,日長月久,必然影響脾胃的功能,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