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補腎溫性食物 止咳防燥也是關鍵
隨著一陣陣冷風帶來的寒意,氣候宜人的秋季漸漸離我們遠去,天寒地凍、萬物收藏的冬季即將到來。 眾所周知,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人體受外界影響,陰氣也相應增加,傷及人體的陽氣。此時人體為抵御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因此冬季到來時,營養物質在體內也最易吸收和儲存。
我國民間歷來有冬令進補的習俗,常言道“冬令進補,三春打虎”,冬令進補對體虛者的療效也已被現代醫學所證明。其原因有:一、補藥、補品一般屬溫性的較多,適用於氣溫較低的冬季;二、膩滯厚味的營養食品在冬季更易為人體所消化吸收;三、營養食品在冬季更易於保存,連續使用不會變質;四、客觀上來說,人體為適應冬季寒冷的氣候環境,也需要增加營養和熱量。同時,進補也是人們抗衰老和延年益壽的需要。
補腎填精,宜為溫補
傳統醫學認為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而腎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它滋五髒的陰氣,發五髒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調養攝取食物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冬季調養攝取的食物宜溫性,常以鹿肉、狗肉、羊肉、麻雀、韭菜、蝦仁、栗子、胡桃仁來溫補腎陽;以海參、龜肉、芝麻、黑豆等填精補髓。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冬季溫補類的食品含熱量較高,營養豐富,滋養作用強,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脂肪、糖、礦物質等。對一般人來說,每日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1.5克蛋白質,1克脂肪,6克糖類。對於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每天攝入90克蛋白質、60克脂肪、360克碳水化合物比較適合。
持續進補,適量適度
針對自身體質類型,在冬季對症進補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正常體質的人群更要注意選擇抗衰老、強身健體的膳方,堅持注重冬季養生進補,既補充足夠營養,又保護人體陽氣。
但要注意,膩滯厚味的滋補物品不宜過量,免得傷及脾胃反而效果不佳,損害健康。
有些體質不宜進補
冬季進補僅適用於體質陽虛或寒、濕等病理變化的人群,不適宜體質陰虛火旺和實熱症候的人群。若有大熱、大渴、便秘、五心煩熱等症狀者,或患有急性疾病,應暫停進補,待病情穩定,且請中醫師診治後才可繼續進補。
滋潤防燥是關鍵
冬天雖然清爽,但過於干燥,在我國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更是如此。這裡的人們難免會經常感到唇干舌燥。空氣干燥、氣候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引起咳嗽,而這類咳嗽大多為燥咳,所以治療方法應以潤肺生津為主,防干燥。如吃些煲老糖水(用凍水放入陳皮、冰糖煲約2小時即成)、胡蘿卜馬蹄水、川貝炖蘋果等,效果都不錯。
注重食補,巧用補品
雖然冬季進補可以增強體質,祛病強身,但還要注意方法適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許多人往往習慣於在冬季服些人參、鹿茸、阿膠、黃芪之類,這些補品對人體各有益處,但如果服用不當則不僅不會見效,還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所以,冬令進補養生,首先應遵循“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病後腸胃功能虛弱的人更是如此。
通過調整飲食,補養髒腑功能,促進消化和全身狀況的康復,將起到藥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另外,食補與藥補兩大類補品各有千秋。一般來說,虛證明顯或病後虛弱者,初期宜用藥補;虛證不明顯,目的是健身,或藥補後體虛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選擇地食補。
冬季宜用“膏滋”和“底補”(相關鏈接)
說到冬令進補,大家經常會提到“膏滋”和“底補”兩種方式。
膏滋,是指有滋補作用的中藥復方經多次加熱煎煮後,加糖、膠而熬制成的稠厚半固劑型。膏滋內含大量的蜂蜜或糖,甘甜爽口,營養豐富,並且大部分雜質已被除去,體積小,攜帶方便,是一種深受歡迎的營養保健劑。
膏滋具有悠久歷史,明清是使用的鼎盛時期。由於膏滋價格昂貴,封建社會僅為少數達官顯貴享用。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膏滋以其防治疾病、滋補強身及抗老延年的顯著功效備受人們青睐。
“底補”又作“引補”。所謂“底”,就是打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服補藥可增加滋補效力,但又不會發生“虛不受補”的現象。如可選用芡實炖牛肉,或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炖服,以調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加紅棗成羊肉大棗湯,也有同樣功效。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