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老人為幫助遠在他鄉的子女帶小孩而成為“老漂族”,其中不少由於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而產生心理問題。專家提醒,應高度關注“老漂族”心理健康,注重“精神敬老”。
張婆婆老家在湖南農村,去年她拋下老伴獨自一人到武漢幫兒子帶小孩。近來,她出現飲食、睡眠障礙,情緒極差,日前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被診斷為中度抑郁。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最新調查顯示,在300名50歲以上從外地來武漢的“老漂族”中,近八成老人感覺生活孤獨,超過六成老人休閒時選擇“在家獨處”,近一半老人遇到不順心事後“憋”在心裡不說。
“老漂族”已日漸成為精神衛生門診的常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王高華教授分析,居住地的變更導致他們失去原有生活圈,在精神和文化上陷入“孤島”,加之難與陌生人溝通,往往導致自我封閉。此外,脫離熟悉生活環境後,飲食、社交等也難以適應。
王高華提醒,“老漂族”往往是物質滿足但精神匮乏,生活環境相對封閉,子女應更加重視“精神敬老”,家庭決策多聽取老人意見,多幫老人培養興趣愛好,盡快適應城市生活。此外,還應注意老人是否有睡眠障礙、性情突變等情況,遇有異常及早就醫。
“老漂族”目前仍是社區管理盲區。王高華教授還呼吁,社區應將他們納入服務對象,為其搭建交際平台和學習渠道,幫助盡快重建人際網絡。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