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在中下水平。他有個毛病,一到冬季就特別懶,早晨總是叫不醒,必須從被窩裡拖出來,否則上學就遲到。到了周末,晚上同樣是八、九點鐘睡覺,但他要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方可醒。另外,在冬天他脾氣很壞,動辄與父母、老師、同學頂嘴甚至吵架,平時也不喜歡和別人交往。但到了春、夏、秋季,他脾氣就好多了,學習也有進步,人也勤快了,好象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小明患的是季節性情感障礙症。
季節性情感障礙症通常在每年的10~12月份開始出現,持續至次年的3~5月,以後自行消失或緩解。寒冬季節,患兒常表現為悲觀失望,對本來應該高興的事件缺乏快感;患兒仿佛處於冬眠狀態,早晨很難自己醒來;食欲增加,愛吃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精力不足,整天無精打采;與外界交往很少,喜歡獨來獨往;情緒上很容易激動,或與他人吵架;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懶於動手動腦,學習成績下降;常感頭痛、胃痛等身體不適。
患了季節性情感障礙症,其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光線療法(簡稱光療),就是利用燈光的照射達到治療的目的。普遍認為,明亮的光線照射能抵消兒童因冬季光照不足而引起的機體生物學改變,從而減少患兒情緒和植物神經功能方面的異常變化。一般來說,光療所采用的光照強度為2500~10000勒克斯。12歲以下的患兒則用2500勒克斯(1勒克斯是指1枝蠟燭點燃後放在1米遠處的光線強度,相當於我們平時使用的1瓦白熾燈的光線強度)。照射時,患兒坐在距離光源約45厘米處,每間隔30秒用眼睛很快地瞥一下光源,但不能凝視,以免光線刺激眼睛。每次光照時間45分鐘,每天兩次,早晨和傍晚各1次。如果患兒在光療中感到不適,可減少傍晚的照光時間,或者每天只照1次。光療時患兒可從事自己的活動。其實最簡便的方法是讓患兒在冬天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接受較多自然光線的照射,尤其是早晨的活動對患兒更為有益,如散步、做操等。由於學生大部分時間坐在教室中學習,白天光照不足,因此,在課間休息時應鼓勵學生到戶外活動,接受光線的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