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人民生活“被小康”背後的虛假政績觀

  “您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算不算小康?建議回答‘算’”這份“雷人”的調查問卷出自江蘇省江都市的小康生活民意調查。近日,有網友向“人民熱線”反映,江都市小康生活民意調查配發官方“建議答案”,甚至還有個別小學“讓小學生背下來,再回家督促家長”。如此調查讓人大跌眼鏡,有網友感歎就這麼“被小康”。

  筆者注意到,此事經媒體披露後一片嘩然,“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被小康”等等指責的帽子一骨碌地拋向了村、居委會,大有口誅筆伐之勢。當然,印發“建議答案”來應對民調,其做法肯定是錯誤的。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這是基層政府最起碼的職責和義務。

  然這種“被小康”完全是基層搞虛假政績之錯,筆者並不這樣認為,甚至覺得“被小康”的並不是基層,也不是群眾,而是上級政府及民調機構。正因為他們追求“小康達標”,就有了基層及民眾的“小康”應答。

  一個戶一個村,甚至是一個鄉鎮一個縣,是否達到了小康生活標准,在信息傳播迅捷的時下,作為上一級的政府應該知道,這是工作職責所在。若某地民眾普遍性的小康,更是出類拔萃、遠近聞名,媒體不可能不報道,領導不可能不了解。既如此,小康調查就變成了多此一舉。

  如果某地群眾生活遠非小康標准,那麼小康民意調查也就毫無意義。而上級政府為了所謂的民意滿意率強行調查,基層必迎合上級意圖而肆意造假。事實上,從小康驗收組電話采訪的三道必答題看,都是誘導基層和民眾朝著“小康”上應答。這種想不康都不行的民意調查,究意有何作用,應該值得質疑。

  實現小康生活,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目標,它需要我們幾年甚至幾十年上百年的臥薪嘗膽、艱苦奮斗,絕非一蹴而就,更非一項民意調查就能達到的。顯然,小康調查本身就是一種地道的形式主義、典型的政績工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級要求戶戶“小康”,基層及民眾豈能不“小康”?

  其實,民眾不需要所謂的小康調查,時下這調查那調查已讓百姓心生厭倦,他們需要的是暢通民眾利益保障渠道,讓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於民。唯有如此,民眾的小康生活才能為期不遠。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