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勞動可分為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兩大類。如同體力勞動後人會產生疲勞一樣,腦力勞動後人也會產生疲勞,如果程度嚴重,即可稱為心理疲勞。醫學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長期的精神緊張、反復的心理刺激以及惡劣的情緒逐漸影響而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長年累月,輕者會出現頭昏、失眠多夢、厭倦、煩躁不安、思維遲鈍、反應遲緩、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降低,重者會出現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甲狀腺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皮炎、月經失調、性功能減退等身心疾病甚至精神障礙。心理疲勞也正在成為現代人的“隱形殺手”。
心理疲勞不僅降低學習與工作效率,而且對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長期的心理疲勞,使人心境抑郁、百無聊賴、心煩意亂、精疲力竭,進而引起心因性疾病,如神經衰弱,表現為頭痛、頭暈、記憶力不好、失眠、怕光、怕聲音等。因此,腦力勞動者防止心理疲勞是一個重要的心理保健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心理疲勞不會在朝夕間就置人於死地,它就像慢性中毒那樣,要達到一定的“疲勞量”,才能引發疾病。為了防止心理疲勞,首先要講究腦力勞動的心理衛生,在從事腦力勞動時要聚精會神,勞逸結合,重視積極性休息。其次要培養對所從事的腦力勞動的興趣。人們從事感興趣的事情不易疲倦,而從事沒興趣的工作易於疲倦。再次,腦力勞動的環境要力求避免噪音的干擾,要有合理的照明條件等。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