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們的衣服,只要穿過一次就會變得那麼不順眼;女人們的衣櫃,永遠都無法填滿,她們對衣物的挑剔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可是,真的是那些衣服真的不夠漂亮嗎?
“親愛的,想開點兒。你們女人永遠都不會對自己的衣櫥滿意,就像我們也永遠找不到完美的新娘。”每當蘇楠對著鏡子垂頭喪氣,油嘴滑舌的小男友就會用以下觀點來安慰:“‘發現’總是容易讓人激動的,不是嗎?等你把它買下來,整天混在一起,就會感到某些地方不合適。相處總是比相愛難,看開點吧!”
那件糟糕的“我的”衣服
買錯衣服總是令我們懊惱。在這分糟糕的感覺中,通常不僅包含著內疚(我買錯了“這件”衣服),還隱藏著更多的羞愧(我穿什麼都不好看)。如果問題的關鍵只是“我不會挑選衣服”,那麼多看幾本時尚雜志,關注一下T台秀場,大不了花錢請個形象顧問就好。
“從象征意義講,衣服是我們展現給外部世界的第二層皮膚。當擺在商場裡的某件衣物,成為自身的一部分,我們就會把一貫對待自己的態度,比如挑剔,擴展到被特殊化的‘我的’衣物之上。”德國慕尼黑大學心理學博士高璇解釋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眼光中長大的,很多人在成年後,還會繼續使用同樣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一切。有關外表的問題也是如此。”
誰要配上誰?
面對衣櫃沮喪,有些人是因為“我穿什麼都不好看”,而另一些則恰恰相反——什麼衣服都配不上我。對他/她來說,不僅衣物、鞋子,還有飾品和發型,統統都“不夠好、不夠完美”。
“自我中心是典型的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在他們頭腦中,仿佛全世界的人們都是自己的觀眾。”心理咨詢師薛暢指出:“那些總是感到站在舞台中央的人,需要經常確認自己正在被敬仰、被崇拜。似乎生活本身就是表演,每一次的閃亮登場,當然都需要備好全新的行頭。”
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類似的渴望——想成為所有異性,甚至天底下所有人眼中光芒萬丈的女神(或者王子,只是男性的魅力更多結合了外貌以外的因素)。看看那麼多一擲千金的新娘,大家就都能想明白了。“怎樣在一個其實不那麼在乎自己的世界裡,依然感到自己活得還算不錯,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的。從自戀的角度理解,總是感到被挑剔,和總是需要被敬仰,只是同一個硬幣的兩個面而已。”薛暢說。
不夠好,但是夠安全
米娜的灰色小外套大概有五六件,可她還是忍不住繼續購買第7件。“一開始我也會有意去嘗試那些鮮艷的顏色,可是它們穿在我身上就是很不自然,好像鏡子裡的那個人不是我。”衣物不只構成我們外表的一部分,同時還建構我們的個人身份。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經常會一邊盯著報刊上美艷的范冰冰和林志玲,深刻體會著內心翻騰的羨慕、嫉妒與恨,一邊又在頭腦中自動抑制了向她看齊的沖動?
“很多人拘泥於某一種購衣風格,不是出於滿意,而是為了安全。他們是在向內心的身份認同效忠。很多讓我們抱怨的事物,同時又讓人舒坦。當我們不能確定改變以後是否會更好的情況下,維持原狀,至少不會更糟。”高璇補充道。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
可以選擇不改變
如果你在此問題上的唯一困擾,就是換季時扔掉一堆不滿意的衣服,而你的經濟情況完全可以應付,那麼就讓自己保持這樣吧,沒必要一定因此自我責備。記著,責備和批評,永遠不能幫助我們改變現實。
別跟明星美圖較勁
你看的所有媒體上的模特和明星形象,都是造型師和電腦特技的作品,犯不著用它們來羞辱自己。
購物前列好清單
出門前對照衣櫃,想想在本季需要增添的衣服類型。提前列好清單,購買的時候記得去參考。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個人購物之後經常後悔,就邀請朋友一起去。反之亦然——如果你總是輕信別人的意見,那就單獨行動。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