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學新生入學的日子,我們邀請了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錢煥琦教授,分專題給即將進入大學一年級生活的同學講一講“大學新生的主要心理沖突以及心理矛盾的調適”,讓大家為將來的大學生活做一個心理准備。今天,錢教授的話題是“大學新生的主要心理沖突”有哪些?一起來看。——陳申
大學新生最易遭遇的心理沖突有以下幾個方面:
理想和目標的失落。有些大學新生形容中學階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賽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盞最明亮的燈,同學們你追我趕地向著這一目標奔跑,雖身心疲憊但目標十分明確,因而生活緊張但卻充實。順利地進入大學之後,天雖已大亮,但高考這盞明燈卻也熄滅了,生活中也就失卻了目標和動力,周圍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觀,大學生活反倒顯得失落和茫然。同時,多數學生高考填的志願多半不切實際,於是下車後手裡沒有了對號車票,前途便無車可搭。這種後無動力前無目標的情況,導致近半數的大一新生(約占46%)認為自己“缺乏生活目標,從而得過且過”,“學習上提不起興趣,考試pass即可”。在高層次目標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現情緒低落,彷徨迷失的現象在大一新生中並不鮮見。
自我價值感的喪失。經過高考拼殺的大學新生,帶著良好的自我感覺進入大學校園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在強手如雲的新的班集體裡,面對新一輪的排列組合,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蕩然無存,無形中會在一些大學新生的心理上產生一種失落感。同時,高考過後,大家從埋頭學習中抬起頭來,第一次有機會能夠看清彼此,才猛然發現自己和他人之間原來除了學習成績外,還有其它許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識、才藝、人際關系、家庭背景乃至身體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別是來自農村、山區和貧困地區的學生,或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或因為服飾落伍,或因為濃重的鄉音,或因為孤陋寡聞,方方面面難免有使人相形見绌的感覺,總感到“見人矮三分”,於是沉默寡言、內向孤僻。在某些學生身上就容易產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價值感方面的困惑。
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對於大一新生來說,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應試教育造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無法適應新的大學的教學。沒有了中學裡老師的耳提面命,許多大學新生,面對知識的海洋,不知從何學起,難免會產生困惑、迷茫和無所適從的感覺。因此,及時解決學什麼、怎麼學和如何安排學習時間的問題,是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關鍵。也有一些大學新生在學習上有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松勁心理,學習動機的強度發生落差,沒有正確的學習目標,缺乏較強的學習動力與意志,於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人際交往的障礙。不知如何與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相處,是一些大學新生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表現,由此而引發的人際矛盾和心理不適往往給一些大學新生帶來許多煩惱。這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學生與同寢室的同學長期關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惡語相加;有的學生不願與人交往,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缺少朋友,對外界很少關心,經常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天地中;還有的學生奉行“我行我素”的處世原則,過分關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際交往中的地位,過多考慮自己的需要,而忽視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對別人缺乏關心和諒解,導致了人際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過於敏感挑剔。
此外,有些同學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系,有的新生受習慣心理影響,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甚至相互隔離。也有的同學過快地將同學關系發展成戀愛關系,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產生情感沖突。這些學生大都會出現因人際關系失調造成的焦慮不安、心慌意亂、孤單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懼等症狀。
生活適應和自理能力較差。南方、北方學生的倒位就學,飲食方面的顯著差異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常會造成部分學生的環境應激。如果他們不能在短期內順利適應,心理應激便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睡眠等活動,從而形成心理問題。另外,隨著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改善,大學女生攀比衣著打扮,大學男生抽煙飲酒,同學之間過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費逐漸上漲,已經成為當前高等學校值得重視的問題。這種情況對於部分家庭經濟能力有限而又愛面子、講虛榮的大學生也會造成心理問題,如嚴重的自卑、憂慮、緊張等精神壓力,甚至還會引發違法行為。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