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心理失衡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
生理與心理之間失衡。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我國青少年在生理上普遍發育較快、成熟早,提前出現第二性征。因而他們時時處處想以成年人的面目出現,並渴望得到社會、學校和家人的認同,獨立意識呈強化趨勢。然而,由於青少年在心理上還不夠成熟,知識結構上不合理,社會生活經驗缺乏,感情比較脆弱,情緒波動性較大,在價值判斷上還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行為方式的選擇上往往感情多於理智。所以,青少年身上多容易出現心理的我難以調節、控制和指揮生理的我。
心理和生活之間失衡。一般來說,青少年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都是盡善盡美的。因此,他們企盼順利的多,預料失利的少;對自己寬容的多,嚴格要求的少;希望得到的多,願意付出的少。當他們接觸到具體的活生生的生活現實時,當期望實際值低於內心期望值時,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我與心目中的我相去甚遠,從而產生怨天尤人的不滿情緒和缺乏自信感。
現實與理想之間失衡。青少年在各自的心目中都喜歡對未來編織絢麗的藍圖,都有著美好的理想和宏偉的抱負,都想學有所成、業有所創,都不甘落於他人之後。但是,他們的理想往往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不切實際的成分較多,加之對社會、對他人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理想變成現實必須經過艱苦奮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備。所以,當理想不能實現或沒有完全實現時,當前進的道路上出現挫折坎坷時,他們就會產生種種驚恐和不安心理,就會由熱望轉向失望,出現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之間的失衡感。
當然青少年出現心理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修養外,還有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等多種因素。而在這些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他們在平時所接受到的傳統定勢教育多、應變教育少,批評指責多、熱情指導少,事後評論多、超前引導少,這些顯然都不可避免地使青少年產生冷漠感,從而出現心理失衡的現象。所以,對於社會、學校、家庭而言,我們有責任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少走彎路,並早日從迷惑中解脫出來,健康地茁壯成長。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