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老人心理

怎麼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單老人“病了”

  王大娘今年69歲,老伴在兩年前去世,女兒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豐厚的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點什麼,每天常常對著空屋子發呆,還長吁短歎。王大娘真想讓女兒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幾個電話與女兒聊聊,但又怕影響女兒工作。王大娘心裡煩啊,漸漸地她發現自已胸痛、腿痛,渾身不舒服。女兒在電話裡得知母親病了,急忙請假從長沙返回長春,陪母親到各大醫院看醫生,可是走遍了各大醫院,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就是查不出病來。可把女兒急壞了,最後在醫生的提醒下,女兒帶王大娘來到心理研究所看了心理醫生。

  專家解惑:王大娘其實得的不是病,而是由於孤單出現了心理問題,但又不願意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采取了一種壓抑的辦法,而這種情緒壓抑久了,就有了一種非理性表達,即軀體轉化障礙,這種情況在老人身上比較容易發生。有的老人由於極其渴望兒女的關注,在內心潛意識裡承認自己“病了”、“不行了”,甚至會尿在床上、拉在褲子裡。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想到老人出現了心理問題,要帶她看心理醫生,多關心她。

  心事二:兒女過於關切 老人卻沒精神

  89歲的吳老和老伴兒本來單獨住,後來,女兒買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決定將老人接回來住一段時間。兩位老人去了後趕上女兒出差,女婿生怕對老人照料不周,做了早飯給老人放在桌上,告訴老人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再起床,並告訴他們平時不要到街上去,以免車碰著。中午,姑爺又打車回家給老人做飯,兩位老人真正過起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三個月後,兩位老人回到自己的住處,原本自己做飯的老人發現自己不會做飯了。鄰居們發現老人沒以前精神了,衰老得很快。

  專家解惑:這是一種老年退形性變。老年人接觸事物越少,其適應能力就越弱,有的甚至原來會做的事兒也不會做了,這就需要兒女給老人提供一個獨立生活的空間,讓他們每天有事兒可做。對老人無微不至的照料,實際上反而會讓老人認為自己老了,無用了,從心理上退出這個世界,加速衰老。

  心事三:空巢老人希望有個伴兒

  張大娘的老伴得了肺癌,她是在醫院照料老伴時認識趙大爺的。當時趙大爺的老伴也得了重病,兩個人同命相連,再加上同齡,自然就有很多話說。後來,兩個人的老伴先後去世,雖然雙方家庭條件都很好,但兩個老人都覺得和兒女談不來,於是就經常湊到一起聊聊,漸漸地兩位老人就有了重新組成家庭的想法。可是一說出口就受到雙方兒女的極力反對,於是兩位老人再不敢提結婚的事兒了,也不敢見面了。雙方越來越覺得心裡不舒服,張大娘每天悶悶不樂,也不聲不響,吃得也少了,睡眠也不好。後來被女兒送到心理診所時,經過醫生的疏導,老人哇的一聲哭了,“這麼大歲數了,就是不想拖累兒女,想讓身邊有個伴,哪怕有事兒了,身邊有人幫著打個電話也行啊!”

  專家解惑:空巢老人都易得這種隱匿性抑郁症,表現為失眠、少言,不好飲食。老人總有一些自己的經歷和心理話是不為年輕人所理解的,老來老來就想有個伴,這個時候,當兒女的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意見,不要過於自私,礙於自己的情面。要充分考慮老人的境況,要知道物質上的滿足,並不是老人的全部需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