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並伴有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的代謝性疾病。本病如不能早期診斷和防治,常發生致殘、致命的大血管及微血管並發症。早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糖尿病防治的四早原則。
一、空腹血糖檢查:
空腹血糖檢查是糖尿病常規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可以在醫院進行抽血通過生化分析儀來檢測靜脈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監測儀的試紙檢測指血血糖,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葡萄糖氧化酶法反應來獲得結果,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圖2、圖3)
二、餐後2小時血糖檢查:
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也是診斷和監測糖尿病的另一種重要方法。臨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後2小時血糖明顯增高,也可診斷為糖尿病。常規體檢單純檢測空腹血糖幾乎要漏診50%的糖尿病患者。
三、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素、C肽釋放試驗:
此項檢查是糖尿病體檢中最重要的一項。糖耐量試驗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的診斷試驗,是測定靜脈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負荷後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試驗同時,可以采血測定胰島素、C肽,了解胰腺B細胞在葡萄糖負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協助判斷胰腺B細胞的儲備功能,尤其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有指導意義。(圖4)
四、糖化血紅蛋白:
無論空腹還是餐後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時刻的血糖值,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血糖波動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而糖化血紅蛋白主要作為對過去2-3月內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種監測手段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達標的金標准,正常值為4.0-6.5%。
五、尿糖檢查 :
直到自我血糖監測出現之前,尿糖的檢查一直是每日評估糖尿病控制情況的主要方法。
六、尿酮體檢查:
當身體缺乏胰島素時,不能利用葡萄糖做為身體能量的來源,只好分解脂肪做為燃料。在分解的過程中,會釋放酸性物質,叫做酮體,當產生的酮體超過一定水平時,由尿中排出即為尿酮,所以出現尿酮即表示胰島素缺乏,糖尿病控制不理想。
七、糖尿病並發症檢查:
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會逐漸出現各種糖尿病慢性並發症,主要指糖尿病大血管病、微血管病及神經病變,糖尿病慢性並發症是造成本病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及高經濟負擔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防治的關鍵所在。因此糖尿病並發症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輕社會、家庭的經濟負擔。
1.眼底檢查 :
糖尿病眼部的並發症,主要與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況等有關。常見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玻璃體出血等,它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圖5、圖6、圖7)
2.腎病:
約30%-40%的1型和20%左右的2型糖尿病發生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准是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測定,>20ug/min或30mg/24h可診斷。
3.心髒病:
糖尿病心髒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髒自主神經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髒超聲、心髒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另外,糖尿病容易合並血壓、血脂異常,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也要進行血壓、血脂的監測。(圖1、圖8、圖18)
4.神經病變:
60%-70%的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經損害表現,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植物神經)病變、顱神經病變,表現為肢端感覺減退、喪失,或麻木、刺痛,腹脹、腹瀉、便秘,尿潴留、尿失禁,陽痿、性功能下降,聽力下降、吞咽困難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客觀金標准診斷方法是神經電生理檢查,即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及肌電圖。(圖9、圖10、)
5.周圍血管病: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為常見,可導致動脈狹窄、甚至閉塞,表現為足部皮膚發涼、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且皮膚易受感染,潰瘍經久不愈,嚴重者引起壞疽導致截肢(趾)。彩色超聲多普勒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外周血管病變而進行早期防治。(圖13、圖14、圖15)
6.微循環異常:
糖尿病微血管病主要累及眼底、腎髒,也可以通過對甲襞進行微循環檢查,間接推斷全身微循環狀況。(圖11、圖12、圖16)
7.牙病:
以牙周病最為常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可達30%左右。慢性牙龈炎__反復發作,齒槽骨萎縮,久而久之,造成牙齒松動脫枯。因此糖尿病患者體檢時還應該進行口腔科體檢。(圖17)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迄今尚無根治方法,但為可防可治之症,做好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定期進行糖尿病的自我監測和常規體檢,多學習、了解糖尿病知識,做到A-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B-血壓(Bloodpressure)、C-血脂(cholesterol)全面達標,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獲得健康、長壽、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