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俗稱拉肚子,是兒童常見的症狀。腹瀉的塬因很多,有些是“吃壞肚子”,有些是傳染的,有些是“體質”問題。很多不同的疾病都以腹瀉為症狀,所以了解其發生塬因,對治療是有幫助的。腹瀉依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腹瀉通常不超過十四天。急性腹瀉很多是因傳染、不潔的食物及飲水造成的,常見原因如下:
1. 病毒性胃腸炎
這是嬰幼兒常見的腹瀉原因。病毒是比細菌還要小的微生物,傷風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一般的抗生素不能殺死病毒。引起腹瀉常見的病毒是輪狀病毒,還有很多其他病毒會引起胃腸炎。輪狀病毒可以檢查血液中抗體來確定感染,但有有些病毒是很難診斷的。病毒引起的胃腸炎除了腹瀉外還會合併發燒,腹痛、嘔吐等症狀。目前沒有針對病毒性胃腸炎的特效藥,治療通常是給予足夠的水份及電解質,避免小朋友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並以藥物減少嘔吐及腹瀉等的症狀治療。病情大約要一至兩周的時間才康復。 有些病人在症狀消失後還會傳染他人。
2. 細菌性腸炎
細菌性腸炎的症狀通常比病毒性的嚴重,有時稱為下痢,大便有時含血、有黏液,常有發燒、腹絞痛及失去食欲。引起下痢的細菌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等,常會造成嚴重的病症,尤其在抵抗力不佳的兒童。大便的檢查及細菌培養可以找到致病的菌種,但如曾用抗生素,可能會影響培養的結果。有時因某些疾病使用廣泛性的抗生素治療,使用時間太長會改變大腸內的菌種,使某些細菌大量增加而造成腸炎。細菌性腸炎可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但有些感染,抗生素並沒有好處,反而使細菌潛伏在體內變成帶菌者。
3. 原生動物胃腸炎
原生動物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對人而言是一種寄生蟲,在一些環境衛生不良的地區,是很常見的急性腹瀉塬因。腸道感染了這種微生物,會有大量的水瀉,腹痛、無食慾及體重下降等情形。經常引起腹瀉的原生動物是鞭毛蟲、隱胞子蟲、變形蟲等,通常是由不潔的飲水或動物傳染。有些患者可能曾到國外旅游而被感染。這類感染可由檢查糞便證實,有時也可經由血液中的抗體的存在而診斷。大部份的塬生動物感染可由特效藥治療,但常常因為沒有正確的診斷而延誤治療。
4. 食物中毒
食物被微生物或化學物污染就會造成中毒。惡心、嘔吐、腹瀉、腹絞痛是常常的症狀,而且通常在進食後很快就發生。同時進食的人也會有相同的症狀,不過要看吃入的量不同,而有輕重不同的病情。輕微的中毒太多自己就會好,嚴重的則可能造成腎衰竭,甚至死亡。治療通常是采取支持性療法。
慢性腹瀉是指超過十四天的腹瀉,通常是比較復雜的病況,往往需要專家才能有效處理。常見原因如下:
1. 急性腹瀉的後遺症
慢性腹瀉可能由於上述的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癒,或是急性腹瀉造成腸道的傷害引起的。嚴重的腸炎可能使腸黏膜受損,功能變差,造成吸收不良。慢性腹瀉也可能因為抗生素的使用,改變了大腸內細菌的種類,有益的細菌減少,不良的細菌產生了抗藥性而大量繁殖,因此腸炎一直好不了。
2. 乳糖不耐
乳制品是營養豐富的食物,含有蛋白質、脂肪及糖類。乳製品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一種稱為乳糖消化酵素,缺少這種酵素就無法消化乳糖。乳糖消化酵素是從小腸黏膜的細胞製造的,可把食物中的乳糖分解成較小的分子以利吸收。一般而言,較大兒童及成人不是經常喝奶的話,通常都缺少這酵素。急性腸炎時因腸黏膜受傷,也會出現酵素的缺乏(所以拉肚子時醫生會告知暫停喝奶)。缺乏酵素的人的症狀輕重不一,包括惡心、腹絞痛、漲氣及腹瀉,通常是在服用含乳糖食品後三十分到兩小時發生,這種症狀稱為乳糖不耐。人、牛、羊等不同的奶都有乳糖,所以乳糖不耐的人改喝其他種類的乳品也會出現症狀。目前乳糖不耐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只能避免或改吃低乳糖的食品。乳糖不耐與奶蛋白過敏不同,後者是免疫方面的問題,除了腹瀉、腸絞痛、嘔吐等,還可能有皮膚疹、氣喘等症狀。
3. 其他慢性疾病
有些疾病會造成消化及吸收不良,因為食物中的營養如果沒有被吸收,到了大腸,因濃度高會刺激大腸;大腸中過多的營養使細菌數目增加,造成腸炎;營養經細菌發酵,產生臭氣,所以大便很臭,也會放很多屁。
知道了小兒腹瀉的常見原因後,治療時就知道必須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處理,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